3月9日,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与人民网联合组织的“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通过网络与全国高校学生见面,引导高校学生读好战“疫”这本“无字课本”。生活即教育。这场突出其来的疫情,防控是“课堂”,战“疫”是“教材”。在战“疫”这本“无字课本”中,广大学子可以读“人”、读“事”、读“物”,从中受到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与道德教育。
比如读“人”。远不说钟南山、李兰娟,我市除了驰援武汉的赵建忠等白衣战士,还有众多挺在一线、临危不惧、连续奋战的医务工作者,他们展现了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比如读“事”,诸暨企业家“凑队”出力抗疫,富润集团退休员工应急返岗,机关年轻干部延期婚礼、投入防疫工作,这些都是“小布衫里脱出”诸暨人文精神的体现。比如读“物”。面对防疫物资紧缺,岭北口罩生产企业一直加班加点生产,不少企业上马口罩生产线,海亮集团除了捐钱还捐赠救护车,他们践行着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担当。读“无字课本”中,广大学子也读到同龄人的身影:璜山徐家坞村15名大学生自发开展防疫宣传,马剑返乡大学生以智战疫,陶朱龙山社区大学生和高中生参与卡口值勤,诸暨二中学子拿起笔写出战疫歌……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子们看到英雄人物的伟大事迹,发现身边平凡人的不平凡小事,为之动容、为之喝彩,能促发思考,促进成长。
成长道路千万条,爱国大义第一条。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战“疫”中充满爱国主义情怀的 “人、事、物”,为“拔节孕穗期”的学子们刷亮了人生和信仰的底色,从中深刻认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立志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追梦人。生于互联网时代、长于人工智能未来的学子们,在读战“疫”这本“无字课本”中,还会充分认识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会敬仰和感动英雄楷模和身边好人,进而敢于直面风险挑战,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战“疫”这本“无字课本”,不仅莘莘学子要读,每一个成年人也需读好。
在战疫过程中,相信每一个成年人能从中答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历史之问,把自己的小我与时代的大我结合起来,让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抗“疫”中更加坚定。相信每一个成年人能从中充盈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之情,树立责任意识、勇于担当,让爱国情愫、民族情感在人民战“疫”中蓬勃生长。相信每一个成年人能从中肩负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时代担当,增强忧患意识、底线思维,敬畏自然、尊重自然,唱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和谐音符。
有人说,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无论是莘莘学子还是每一位成年人,读战“疫”这本“无字课本”,就是要坚定信心,化磨难为力量,勇担历史使命,让爱国之情、强国之志付诸为实际行动,增强自己的“硬核”力量,破“疫”前行,为中国梦、个人梦“应援”而上,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