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是财富,灾疫是老师!这场新冠病毒疫情教会了大家很多,让更多市民痛定思痛、改变行为,养成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拒绝野味、保持社交距离良好卫生习惯。

  但我们身边依旧有很多不良的卫生习惯,围桌共食、相互夹菜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饮食习惯,它能一下子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多种感染性疾病可能通过餐具“病从口入”,特别是使用筷子时,就餐者的口腔唾液直接接触筷子,大家在一个盘子里夹菜,有时还会相互夹菜,容易交叉感染疾病。“就餐时不用公筷,已经成了国人餐桌上最大的健康陋习。 借助防疫期间大家健康意识高涨的契机,浙江省多部门联合发出推进公筷公勺使用倡议,倡议在单位食堂、餐饮行业、居家生活中,全面推进“公勺公筷”。

  当然,改变老祖宗上千年来的用餐习惯,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现实生活中也有阻力,例如一些与长辈合住的年轻人认为,家庭餐桌上如果使用公筷公勺容易伤害感情,担心家里的老人有意见,容易造成嫌弃长辈、不孝顺老人的误会。也有很多人碍于情面不敢提“公筷”。有人会担心在公众场合如果主动提议使用公筷公勺,会被周围人视为异类,被别人暗地里说成是不合群、有洁癖、事太多。而且,如果客人不主动提出要公筷公勺,部分餐饮特别是小型餐饮经营者也不会刻意去提供公筷公勺。

  所以我们要抓住新冠肺炎防控的难得时机,乘势而上、趁热打铁,多方面形成合力,把使用公筷公勺固化为广大市民群众的健康生活习惯,引领社会新风尚。

  首先是餐饮企业。国人追求“舌尖上的美味”,不管是合家欢庆还是朋友相聚,都喜欢围炉合餐。餐饮为民生之本,餐饮业在生意兴隆、财源广进的时候,更有责任全面提供并宣传倡导、推广使用公筷公勺。从某种意义上讲,安全、健康是餐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健康的餐厅生意会更好。

  其次是市民。公筷公勺、举手之劳,利人、利己、利社会。怎样既沿袭老祖宗的传统,又养成文明健康习惯,降低患病风险?传染病来临时,没有局外人,广大市民义不容辞!习惯成自然,一些坚持十年、数十年使用公筷公勺的市民表示,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就会拿起公筷,不难,一点都不难!健康在于自律,习惯在于坚持。

  再次是媒体的作用不可限量。今天,人们认识、看待世界,很多时候是靠媒体的分析、报道和评判。这次公筷公勺倡议能否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和媒体的宣传报道密不可分,需要新闻媒体的长期宣传和影响,我们期待媒体在“公筷革命”中有更大的作为。

  最后法制规范是保障。在推进公筷公勺倡议的同时建议有关部门制定餐饮业使用公筷的法律法规。如同公共场所禁烟控烟、垃圾分类,正是得益于率先地方立法。所以,必须通过法制规范,在餐饮场所实行公筷制,让法制成为公序良俗的推进器!

  我们不期望毕其功于一役,我们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我们相信,经过新冠病毒的洗礼,广大市民的健康意识将有质的飞跃,公筷公勺行动也将加速推进,使用公筷公勺将蔚然成风!

  (作者:大唐街道 何彦佐)

责任编辑:黄玲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