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随着物质水平的提升,旅游也成了热门,不文明旅游现象也常见报端。5月3日,山东临沂一处景区一块上百万年才形成的“比翼鸟”钟乳石,遭3名游客暴力破坏。5月9日,慕田峪长城14号台附近遭人刻字,刻字者在自己的微博中发出照片,一张是游客自拍照,一张是长城城砖上的刻字?!拔蚁肴贸こ侵牢一拱?,很爱很爱……”;5月10日,一男性游客攀爬到泰山景区标志性的“五岳独尊”石刻上摆pose拍照,这种既危险又不文明的行为同样遭到网民谴责。

不文明旅游行为缘何屡禁不止?其实这个问题不难理解,一方面游客素质有待提升,个别游客没有意识到文明旅游、?;の奈锏闹匾?,心存侥幸或者肆意任性,最终演绎出了各种各样的不文明行为。另一方面也要从管理者角度找原因,第一点是违法成本低,破坏名胜古迹的始作俑者,大多被口头教育、警告、??畹取暗愕轿埂钡姆绞酱?,并不会受到太严厉的处罚。第二点是景区管理存在疏漏,对游客不文明行为不能及时发现和制止;相关法律规定落实不严,对不文明行为惩戒力度不够,对游客没有形成震慑效应。

当然,最近也有给景区破坏者好好上了一课的案例,3名驴友因使用电钻、挂片、绳索等工具攀爬江西省上饶市三清山风景名胜区巨蟒峰,其中两人获刑,并处罚金。三人连带赔偿600万元,用于公共生态环境?;ぜ靶薷?。此次驴友破坏巨蟒峰案件,作为全国首次就故意损毁自然遗产和名胜古迹提起的民事公益诉讼,是一次有益尝试,应继续积极推动,传递司法保护的决心,更好地?;し缇懊?、文物古迹。

立法滞后和不完善,缺乏专门的旅游资源?;し?;已有法律法规存在交叉重叠,可操作性和技术性较差,条块分割和多头管理,导致权限不清、责任不明晰;处罚力度不够等因素让制度成了“缺牙的老虎”, 旅游文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游客提高素质,更需要景区和政府各相关部门加强监督。唯有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体制,加强管理,及时做好预防工作,将破坏景区的行为消灭于“萌芽”状态,并且多管齐下,综合运用启动诉讼程序等方法,追究破坏者的刑事、民事、行政等多方面的法律责任,通过给予高额用于公共生态环境?;ず托薷吹姆??、列入旅游“黑名单”等处罚,提升违法成本,才是保护管理旅游资源的重要措施。(作者:大唐街道 邱碧荷)

责任编辑:黄玲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