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常州一5年级小学生从教室跑出后翻越栏杆坠楼身亡。其母亲认为,孩子之所以会做出如此过激的行为,是因为老师指责孩子作文“传播负能量”,孩子想不开才导致悲剧的发生。此言论一出,引发网友广泛讨论。
时隔两日,山西中北大学大二学生时某参加补考作弊被老师发现,离开考场后不久自杀坠亡。家属认为学校存在过错,监考老师未能及时疏导孩子,才导致悲剧的发生。也有网友认为,是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足。此后,中北大学校长表态老师做法并无不当之处,未来会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校规校训的教育,加强学生心理教育。
两个不同年龄的孩子,各自不同的原因,却发生了相同的悲剧。两个年轻生命的逝去,留给我们深刻的思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如果没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来面对,如果没有做好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的准备,那就有可能发生意外。这意外悲剧的背后,表现出挫折教育的不足。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挫折教育,不是单纯的打击,而是鼓励,是教育,是安抚孩子低落、悲伤的情绪,让孩子正视挫折,同时一起分析失败原因,吸取经验教训,为迎接下一次挑战做好准备。
家长和老师在孩子的成长中都担任着重要角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给孩子系好人生的一个扣子至关重要。但挫折教育也不能一蹴而就,当孩子还在幼儿时期时,要先给予足够的陪伴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随着孩子的成长,再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对孩子进行引导。进入学校后,老师则要给学生贯彻遭受挫折的思想,加强心理教育,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正确引导孩子面对挫折,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从挫折中总结经验,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储备,为己所用,避免学生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现代社会充满挑战,不要让孩子成为温室里的花朵,只有让孩子学会正确面对挫折,才能更好成长,更好适应社会。(徐丹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