墩头傅的凉亭
■李科才
在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火焰山是一个妇孺皆知的地名,说的是唐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路上,必须经过火焰山,由此引出了“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其实,在我们诸暨,也有一个叫火焰山的地名,位于陶朱街道唐山村的墩头傅。墩头傅为傅姓聚居,由前傅、后傅、井头沿三个自然村组成,因中间有个叫火焰山的土墩头,也即今新人民医院住院部后面的那座小山坡而得名。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发生过一次金萧支队反抢粮的战斗。
1944年夏秋之后,日寇为了维护其军事需求,在浙东各地进行大规模抢粮。中共浙东区党委指示各根据地发动群众拒绝向日军供应粮食,展开保秋收、反抢粮的斗争。10月14日,日伪军200余人,携带重机枪2挺、轻机枪8挺、战马15匹,从诸暨县城前往三都抢粮。
金萧支队得到紧急情报后,立即派遣第一大队四中队的一个班,埋伏在三都回诸暨县城的必经之路——墩头傅火焰山,准备阻击敌人。当时,中共小西区委已经在开元等四个乡建立了抗日自卫队,开元乡自卫队队长慎水堂得到阻击鬼子的消息,也赶紧带着队伍,扛着自制的土枪,从慎叶村的水洪庙出发,赶到墩头傅,配合金萧支队作战。
当天下午,敌人的抢粮队伍开始返城,由伪军在前面领路,日军随后,中间是挑粮的民夫。当日伪军进入伏击圈时,金萧支队采取打两头的战术,前后夹攻,各种武器一齐轰击。日伪军遭到突如其来的袭击,被打得晕头转向,扔下抢来的粮食,向城区方向夺路而逃。我军打死敌人战马1匹,夺回了被抢的200余担粮食,取得了火焰山反抢粮战斗的重大胜利。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