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 牧归
教育部日前颁布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指出,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学校、教师可以在学生存在不服从、扰乱秩序、行为失范、具有危险性、侵犯权益等情形时实施教育惩戒。同时,根据程度轻重,规则将教育惩戒分为一般教育惩戒、较重教育惩戒和严重教育惩戒三类。
惩戒规则来了,笔者以为,这不仅在教育界是一桩大事,对家庭来说也意义重大!
其实,我们对教育惩戒并不陌生。早先,对于犯错的学生,先生可以批评、罚站,甚至动用戒尺打手心??墒?,现代教育崇尚更文明、更和谐的育人氛围,教育部严禁体?;虮湎嗵宸?。而且,现代家长对孩子的权益保障意识更强,别说体罚了,有时候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也不支持,更别说罚站了,觉得公开处罚孩子,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再者,少数家庭对孩子比较娇惯,致使部分孩子比较玻璃心,对于惩戒,不能正确对待,有的会变得压抑,有的甚至会出现某些极端做法,给家庭带去灾难的同时,也让家校关系变得紧张,让学校教育缩手缩脚。
孩子当然要宝贝??墒撬谆八?,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孩子犯错,适当的惩戒是可以的,甚至是必需的。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深刻检讨错误,并积极改进。不然,就可能变得散漫、任性,不仅给学校管理带去难度,也不利于自身健康成长。
所以,对于惩戒权,家长也要看过来,要了解一下。惩戒是教育的手段,不是目的。如果老师超范围惩戒,家长当然要监督、要反映,但是,家长也要知道惩戒是教育部门赋予学校、老师的权益,孩子若犯错,学校有权对孩子实施惩戒。所以,家校教育要保持一致性。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责任担当,让孩子能够明是非、辨善恶,平时不触碰纪律红线,如果犯了错误,也能正确面对老师的惩戒,有积极的认错、纠错态度。对孩子不偏袒,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护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