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红十字会、武汉市红十字会物资分配效率和公平性风波持续发酵。当地红会的效率太低了,死板的程序和繁杂的办事节奏跟不上医院的急需,于是各种矛盾就出现了,并且容易产生一些漏洞。比如,非定点医院的莆田系仁爱医院却能拿到1.8万只口罩去挥霍,甚至央视新闻记者在武汉红十字会博览中心仓库报道到一半便遭到保安驱逐。

根据新增数据,此次疫情除了湖北之外,排名第二的是浙江。为什么浙江在应对中没有湖北这么多事?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创造“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次办结、最多跑一次”服务模式的浙江,在各项工作上已经习惯了这种信息服务、信息整合模式。所以人们也就不奇怪,在所有省份中,浙江是第一个启动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在一些地方还在歧视武汉人和湖北人的时候,新加坡飞武汉的航班,因机场关闭降落在了杭州后,杭州不但接纳了这个航班,而且迅速采取行动,对发热人员立刻送医,对其他人员隔离安排;杭州市民可免费预约申领口罩,10天内每人限领一次,每次限领5只;杭州市红十字会选择将捐赠款物收支明细每日在报网公示,捐赠款精确到分。

新华社对此评论:公开透明才能给质疑“消毒”。

事实上,此次疫情中,凡是信息公开透明度高、信息整合能力强、应变能力强的地方,其防控疫情的能力也普遍被叫好。比如上海和江苏,法院紧急处置,许可申请破产企业生产防护物资。比如广州,及时调整预约购买口罩方案,市民不用去药店购买,免费送到家。

在一个信息化社会,一个城市的治理能力,很大程度上与其信息公开透明原则、共建共治共享原则的遵循、创新有很大关系。在重大灾难面前,社会公众的捐献热情被空前激发,但单个慈善组织往往缺乏对相关资讯的充分了解,如果没有信息共享平台与多方协调机制,不仅无法确保慈善行动的快速与有效,而且可能导致慈善资源低效甚至浪费。必须建立健全的慈善协作机制,在信息共享、资源协调上下真功夫。

 (作者:大唐街道  应琦伟)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 杨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