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洋伞的少女》 莫奈
《看名画的眼睛》之一、之二,是日本西方艺术史大家、日本文化最高奖紫绶褒章获得者高阶秀尔的代表作。高阶秀尔长期在巴黎研究日本和西方美术,了解东方观众的看画心理和知识需要,善于以新视点、新感觉,领着观众拨开迷雾而直面作品本身,汲取作品的艺术造诣。他的《看日本美术的眼睛》《日本人眼中的美》,也很值得一读。
■虞亦君
高阶秀尔从西方文艺复兴到二十世纪的绘画杰作中,遴选了29幅名画,尝试弄清这些名画的意味和作品的创作背景,帮助人们加深对这些优秀作品的理解和鉴赏。29幅名画,其实是西方绘画常见的29个主题,或者29种创作风格。波提切利《春》是“神话般幻想的装饰美”,丢勒《忧郁》是“阴与阳的世界”,达·芬奇《圣母子与圣安妮》是“天上的微笑”,华托《爱之岛的巡礼》是“画布上的戏剧世界”,戈雅《裸体的马哈》是“梦和现实的官能美”,塞尚《温室里的塞尚夫人》是“造型的戏剧”,雷诺《钢琴前的两位少女》是“色彩的和声”,凡高《阿尔的寝室》是“恐惧的内心世界”,高更《阿门,马利亚》是“异国的幻想”,修拉《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是“静谧的诗情”,劳特雷克《红磨坊》是“世纪末的哀愁”,马蒂斯《红色的室内景》是“单纯化的色块”。
高阶秀尔擅长以细腻动人的叙事,解读西方绘画。他说,扬·凡·艾克的《阿诺菲尼夫妇像》中大白天点燃的蜡烛、人物脚下的小狗、桌子上随意放置的水果,都各具象征含义,分别是“结婚”“忠贞”“原罪之树的果实”,因此此画以“彻底的写实主义”表现了结婚场景。波提切利的《春》中,大地铺满鲜花,林间结满果实。但是,为什么花神芙罗拉仪态娴雅,左侧的仙女则惊恐不安?高阶秀尔为我们揭开了谜底:波提切利表现的,是罗马诗人奥维第乌斯·纳索《岁时记》描写春天的场景?!端晔奔恰分杏写蟮叵膳晃鞣缟裨蠓崖匏棺犯?,就在被泽费罗斯手指接触到的瞬间,她变为花神芙罗拉的故事。西风神就是春风,“‘严寒的冬季天地一色’,但春风一到,就新芽萌发,百花争艳??寺謇锼贡辉蠓崖匏菇哟ブ剩览龅幕ㄉ袼嬷?。这是春天来临的拟人化表现”。这还不够。高阶秀尔敏锐地指出,画作左侧起舞的三美神,别有意味:最左侧的女神头发披散,衣服华丽,动作幅度最大,象征着“爱欲”。中间的女神衣着朴素,神情严肃,象征“纯洁”?!鞍庇搿按拷唷钡某逋唬忠蛭钣冶吡硗庖晃慌竦奈璧付魍骋?。所以,《春》的主题,是“爱的觉醒和对美的追求”?!犊疵难劬Α分?,高阶秀尔以渊博的知识,或引经据典,或不同画家之间的画作比较,或同一作家的画作比较,把每幅画所有细节蕴含的意义,叙述得明明白白又轻轻松松。
高阶秀尔为我们阐释了西方绘画千变万化的艺术技巧。拉斐尔《座椅中的圣母》中,玛利亚袖子是红色的,膝盖上露出的外套是蓝色的,圣子的衣服是黄色的,“形成了红、黄、蓝三原色既对比又和谐的效果”,“在红与蓝之间加上黄,为画面增添了富丽的色彩”。高阶秀尔说,圣母左膝盖高高抬起,不舒服,也不自然。如果去掉左膝,耶稣就漂浮于空中,很不稳定。为了让左膝不引人注目,拉斐尔夸大了左膝上蓝色外套的褶皱,造成大面积的阴影,使左膝隐在阴影里,同时拉斐尔提亮右膝的色彩。这样,圣母的头、肩、肘、腕形成了半圆形的曲线,小耶稣的肘、背、臀、腿形成另一条相反的曲线。他“用不自然的姿势,创作出完美的构图”,“画中的各条曲线像精密的齿轮严密地咬合”。其他,如委拉斯开兹以奔放的笔触,在《宫娥》中创造出印象派的光景;维米尔的《画室中的画家》,通过科学化的法则,构筑出具有立体感的平面;修拉以冷静严密的计算点,画出《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莫奈用《撑洋伞的少女》,践行印象派的光学理论,表达“对阳光的渴望”……
绘画内容与技法的专业性、东西方审美的差异性,让我们在欣赏西方绘画时容易雾里看花,甚至误入歧途。莫奈的《撑洋伞的少女》,洋伞阴影里的少女脸部,天上聚集的云朵,似乎在表现少女的孤单、阴郁。高阶秀尔却说,“夏天的晴空飘着几朵白云,像一片无边无际的光的海洋。少女洁白衣领间的蓝色丝巾在微风中轻轻飘扬”,“占据整个画面三分之一的草地是由红、黄、橙、蓝、绿等颜色的细小笔触组成的。莫奈在处理少女前面的影子时,特意使用了浓重的红、绿色调。这表明莫奈对光的认识,光线依然在闪烁发亮”。来到这幅画前,我们仿佛和莫奈并肩站立在他作画的小丘上,“一起沐浴这明媚的阳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甚至还能感受到草地上吹过的一袭凉风,周围充满了爽朗的夏天气息”。高阶秀尔敏锐地看到莫奈在这幅画中色彩运用的非凡本领:“少女洁白的衣裙与白云颜色一致,她的蓝色丝巾又与晴空的蓝色相同。这种用同类色描绘主题与背景的技法,是相当大胆的。如果稍微处理不当,主题和背景就会混淆在一起”。
高阶秀尔以深厚的专业素养,深入浅出的语言,解读天马行空的画面内容,揭示了西方绘画多样的手法和层出不穷的创意,蕴含其中的历史背景和妙趣横生的故事,让读者感受艺术的无穷魅力,了解现代艺术的诗情画意。细致的解读、流畅的语言,让全书可读性很强。图文并茂的形式,局部细节的展示,让读者能细致地观察画作的细微之处,仿佛就站在名画面前,亲眼品鉴那些传世佳作。《看名画的眼睛》,给了读者一双欣赏名画的明亮眼睛。
责任编辑:骆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