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侃章
 
  “浙东唐诗之路”是浙江省政府主推的一个宏大文化工程?!罢愣剖贰闭飧鋈宋母拍畈⒎峭蝗恍纬?,其上游源头便是魏晋名士文化与当地明净山水的有机融合。人文思想基础的深厚积淀,导引着唐朝诗人触景生情,托物述怀,名篇佳作,汩汩流淌,自然而然地形成诗词长河。在此追溯一下王羲之所作《诸暨帖》的时代背景和含义所在,就可管窥当地历史文化之底蕴。
 
  “永嘉之乱”使晋室南渡,北方士族举家南迁,络绎于途。王旷为王氏世族代表人物之一,他是晋朝高官,又是书法家,儿子便是享誉千年的王羲之。王旷的姨表弟司马睿袭封为琅琊王,其曾祖就是鼎鼎大名的司马懿。司马睿在战事纷争中连连失利,王旷的从弟王导足智多谋,建议司马睿南渡建康(今南京),在那里立足以后封王称帝,史称东晋,时在317年,晋室得以偏安。王导官拜骠骑大将军,“王马共治时代”开启。他们在联络南方士族的同时,又鼓励世家大族在江南圈田占地、构建私宅。王、谢两大家族,包括王羲之在内的子侄辈,纷纷在会稽郡山阴(今属绍兴)、始宁(今上虞、嵊州部分)、剡(今嵊州、新昌)、诸暨等地安居落户,一时多少落魄豪族!
 
  会稽王国建置于东晋咸和二年(327),设都于山阴,管辖山阴、会稽、诸暨、始宁、剡、余姚等九县。司马睿的幼子司马昱为会稽王。王羲之与司马昱情投意合,加之门第世交,王羲之于永和六年(350)出任会稽内史,领右军将军,“王右军”称号由此而来?;峄谑废嗟庇诨峄豕摹霸紫唷保莆兆畔角诘男姓笕?。
 
  王羲之才华横溢,活动频繁,既拥朝堂权杖,又享林下风流,在越州各地留下了许多文化印记。王羲之与诸暨有诸多不解之缘,传下来名声最响亮的是镌刻在苎萝山下、浣纱江畔的“浣纱”摩崖石刻,对此,唐宋明清的文人墨客和史书地志均有涉及,而明清《诸暨县志》中留有拓本书影。
 
  至于诸暨苎萝山为王羲之墓葬之地,北宋《太平御览》卷四十七载及:诸暨罗山,今名纻萝山。王羲之墓在山足,有石碑,孙兴公文,王子敬所书也。又据南宋《嘉泰会稽志》卷六载:王羲之墓在诸暨苎萝山从孔晔的《会稽记》上承继而来??钻始纯琢榉ǎ俊?65),是南朝刘宋时会稽当地人士,世代为会稽内史,距王羲之并不遥远,仅百年左右??姿胄薜摹痘峄恰酚斜径?,“纂修”两字已说明这是前代的资料积累。据现在所见,这是记载到王羲之墓冢的最早史册地志。
 
  古籍上关于王羲之墓葬有多处记载,或云在嵊县金庭山,或云在会稽云门山等地,至于哪些地方是真?;蛞鹿谮6济挥斜昝?,因而不能随意去断定这个“是”,那个“否”,而应根据综合资料去判断。
 
  王羲之在诸暨有后裔繁衍,如诸暨唐代的王仕伦(779—835)为王羲之十六世孙。明清的《诸暨县志》所载的王仕伦墓志铭,记述了与王羲之的世系源流关系。王姓在今天的诸暨居人口第三大姓,有五万多人,这些王姓大多是各地辗转汇聚,王羲之这支传承也当有脉可寻,但开枝散叶,到底哪支更靠近些?就有待进一步考证了。
 
  不过有一点大体可明,当年的王羲之经常在苎萝山麓、浣纱江畔游玩,尽兴徜徉,这里是他精神寄托的又一座家园。而由此留下的美妙故事和传说无疑是唐诗宋词的大好素材,为西施故里的厚重文化又增添了晋风唐韵和美好话题。
 
  下面重点讲述世人少知,却又曲笔重重的王羲之《诸暨帖》。现在见到的《诸暨帖》见之于明《王右军集》卷一,不足百字,全文如下:
 
  诸暨、始宁属事,自可得如教。丹阳意简而理通,属所无复逮录之烦为佳。想君不复须言谢。丹阳亦云此语君。
 
  明代文学家张溥所编《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有《王右军集》二卷。除第一卷卷首十二篇书、笺,第二卷卷末五篇(首)序、书后、文、诗之外,其余都是以“帖”命名的各种短札、便条。
 
  《诸暨帖》就是王羲之众多手书短札、便条中的一则。此帖寥寥数语,是托带给相关人士的。便条行文中没有出现收受人姓名,也没有提及事情背景,可谓藏头隐事,曲笔重重,外人实在难读懂其意,只有当事人才能知道所述前因后果,也就是说,只有当事者收阅后,才能知悉短札的真正含义。
 
  清道光咸丰年间鲁一同编著、杨以增序的《右军年谱》判断:王羲之“自护军出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有辞郡帖、恭命帖、殊遇帖、会稽帖、此郡帖,凡在郡论事诸帖(如上虞县事、诸暨、余姚诸帖皆是),皆在后四年中,但不可殊晰耳”。由此便可推断王羲之《诸暨帖》当写于358年至361年之间。而帖子所述之事即或前人亦难“殊晰”,今人要把事情弄得清晰明白已经很难?!?/div>
 
  《诸暨帖》提到了“诸暨”“始宁”“丹阳”等行政地名,按照古人习惯,也有可能是以某地来指代某人。王羲之这张“在郡论事”的便条讲到“诸暨、始宁属事”,也即这个地方的某件事情,或正是那位“某君”请托王羲之向丹阳有司方面说情之事——看来,清高如王右军者也难免俗事纠缠。其中“逮录”一词也可释为“逮捕、拘囚”,帖中所述极有可能涉及讼争之事。王羲之所写简帖是将他说情的结果——丹阳意简理通,给请托者一个回复。至于帖中所写内情到底如何,也许是一个难解的历史谜团。
 
  不管《诸暨帖》所述情状是否明晰,王羲之书写的文函,无疑是“浙东唐诗之路”一篇珍稀文献,王谢堂前的燕子,在历史时空中依然盘旋飞翔。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