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节前的村党员大会上,陶朱街道联合村演绎着受奖党员集体捐出慰问金的感人篇章。该村获得陶朱街道抗疫志愿奖励的20名党员,将收到的慰问金,合着自己的爱心,捐给村级关爱基金。收到慰问金,是个人优秀受到组织的肯定,再捐出慰问金,这是个人给自己优秀增添成色的举动。

  捐出慰问金,在受奖励的党员看来,是自己不必拿这慰问金。联合村的许多党员认为,抗疫值守是党员干部的份内事,街道按义务值守时长用金、银、铜牌作了奖励,自己在精神层面已获得奖励,物质奖励就不必接受,慰问金就让给更有需要的群众。的确,在众多志愿服务者和党员干部看来,做志愿服务、义务劳动就是奉献爱心、服务他人、回报社会,志愿服务更多追求的是精神层面的享受。笔者在从事关工委工作时知道,有不少乡镇的关工委业务副主任在收到市关工委发给他的补贴后,默默转手送给贫困学子。这些业务副主任认为,自己退休后再担任乡镇关工委副主任不是冲着钱来的,自己有退休金,担任业务副主任更没多少补贴,自己只是想在这个岗位上力所能及服务关爱更多的下一代,为社会做点贡献。把抗疫慰问金捐给村级关爱基金是他提出来的。精神层面认识高了,境界就高,自然对物质多少就看淡了。

  在联合村村干部看来,作为普通党员自己是不必拿这慰问金,作为村干部自己则应当捐这慰问金。一是用实际行动维护干群关系,二是用点点爱心灌注村级关爱基金,三是用身体力行为全村党员带个好头。社会上时有一些不明事理的村民,可以说是鸡蛋里挑骨头的村民,总认为抗疫值守是发补贴的,村干部天天值守既拿了工资又拿了补贴,两笔收入谁不眼红。如今村干部带头捐出慰问金,用实际行动给这些不明事理的村民打脸。村级关爱基金还是起步阶段,需要积少成多,党员干部将爱心款捐入村级关爱基金是最合适的途径。再则村干部带头捐,能增强村集体的凝聚力,更有利于好村风好民风的孕育,助长文明新风尚。

  捐出慰问金,无论是不必也好应当也罢,这是让好事更纯、让爱心更红的体现。作为我们在思想上信服这些道德模范外,还需要从制度上建立礼遇和帮扶各级道德模范的长效机制,使好人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得到帮扶,从而让德者有得,让好人有好报。(何建国)

 
责任编辑:黄玲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