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爱娟
“又见雪飘过,飘于深深记忆中……” 一首好听的老歌,伴我度过了许多美好的青春时光。听到老歌自然会想到老家,那个魂牵梦萦,虽不富足但山清水秀、乡音盈耳的地方。我的家乡在诸暨西部的一个叫马剑的山区小镇,那是一座千年历史古镇。春天山花烂漫,夏天稻谷金黄,秋天野果满山,冬天雪花飘飘。
小时候,一到深冬不用特别期盼,雪就会飘飘洒洒地落满大地,那鹅毛大雪,那才是真真的大雪哦,那白色的精灵旋转着、飞舞着扑向大地,和大地融为一体。
下雪的日子喜欢早早地钻进被窝,万籁俱静中,静听那雪落的沙沙声响,雪压树枝的咯吱声。第二天艳阳高照,站在屋檐下看那银装素裹的大地,谗那檐边垂下的冰凌子,听那麻雀啾啾的哀鸣。在小伙伴们的招呼下,我迫不及待地穿着长雨靴去晒场上踩雪,堆雪人,踩高跷,把晒场上雪白的雪踩得稀巴烂。那时物质匮乏,可快乐是多么的真实!
小时候多么期盼过年,过年了不光有新衣服穿,有好吃的食物,还有一个超强仪式感的年,老爹也会在家多陪我们一段时间。
大年三十那天全家总动员,老爹指挥哥哥们写对联、贴对联;妈妈永远是那个最忙碌的人,早早把前两天赶集买回家的菜分门别类地清洗干净;安排我们洗杯子的洗杯子,烧火的烧火。大锅里热腾腾地煮好猪头和一只鸡;米饭煮到7分熟用碗盛好,然后把饭倒扣在盘子上,这样的白米饭圆润雪白,和蒸好的一条条整齐叠放在盘子上的年糕相呼应,一起摆在天井的祭桌上,祭品上面插上筷子。老爹恭恭敬敬地点上蜡烛,手握清香,和大家一起虔诚祭拜各路菩萨,放鞭炮庆祝过年。然后到灶间祭拜灶神,感谢灶神一年来“上天奏好事,下地保平安”的守护。
万事俱备,一家人欢欢喜喜地围坐在八仙桌上吃“分岁饭”,这一天不叫晚饭,美曰其名叫“分岁饭”,因为吃了这一餐又大了一岁。年三十晚上还有个规矩,村里人不开大门不能进去串门,要等到他们吃完“分岁饭”,放了鞭炮才表示“分岁饭”已吃完,可以自由串门,这一夜我们要“守岁”到凌晨才肯睡觉。
这一天父母会叮嘱不能骂人,不能讲死呀活的话语,这一天要想长高就躲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去跳门槛。这一天我们也是大人,要端端正正地坐在位子上吃饭,聆听老爹给每个人的祝福语。还记得老爹过最后那个年,我刚虚十岁,重病的老爹虚弱地说:“也许这是我过的最后一个年,我不在,你们大家要听妈妈的话?!彼怪龈牢颐橇置靡蛏?,自尊自爱,要体贴妈妈,多替妈妈分担。妈妈连忙打岔安慰老爹说:“会好起来的,你要往好的地方去想……”
我们期盼老爹身体出现好转,遗憾的是老天没有眷顾这个善良又睿智的好人,他是家族中的长子、长孙,挑起了家族的重担和责任,给族人带来很多帮助;他常常给走村串户的生意人免费提供食宿;他曾在雪地里救过冻僵的小乞丐,还送他去学手艺……那时家家户户吃不饱,可老爹的善举却数不胜数。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惫四?,老爹走了,当时的我还不太懂走的意义,总以为老爹像平时一样出去工作,隔些日子就会回家,有多少年我一直期盼老爹突然就回家了,可是每年的“分岁饭”老爹的位子只见碗筷不见人,曾经其乐融融的家也没有了欢乐的气氛。几十年来不愿触碰回忆这些往事,因为想起这些不争气的眼泪就会打湿眼眶,没爹疼爱、没爹鼓励的孩子只能选择坚强,选择像野草一样努力成长。
季羡林先生在《心安即是归处》中说:“不完满才是人生?!笔茄剑煌曷攀侨松?。我们多想有一个完满的人生,多想父亲能陪我们成长,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季老还说:“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人生不完满,我们可以多读书,从书中去寻找答案?!笔堑模庑┠?,我努力去书中找到知识和智慧,开阔眼界,打开格局,在迷茫的时候找到希望,我知道父亲的在天之灵喜欢看到他的女儿能这样活。
世界那么大,我们只是这世上的一颗小小尘埃,努力活着,能为自己和他人创造一点价值,这一生就不虚度了。愿新的一年,心宁静而悠远,愿我们都能心灵纯净,前方有花有月有美景,“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font>
责任编辑:骆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