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将于2020年6月1日施行。疫情当前,在重点治理随地吐痰、便溺,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的同时,患流感戴口罩、“一米线”、公筷公勺和分餐制等一系列疫情防控中的好做法、好习惯均被纳入条例,以法律“硬制度”促进市民文明习惯养成。
条例通过规定文明行为的定义,将文明行为聚焦在公共领域的涉他行为,根据宪法精神,强调“行使个人权利不干扰他人”,帮助人们从总体上把握文明行为底线。条例规定了正面倡导的九个领域的具体行为规范,包括维护公共场所卫生、排队礼让、光盘行动、绿色出行等。同时,立法明确了公共卫生、公共场所秩序、交通出行、社区生活、旅游、网络电信等重点治理的六个领域的不文明行为,包括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高空抛物、噪声扰民、电动车楼道充电等。针对地铁公交霸座、机场车站闹事等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条例规定,在公共场所或公共交通工具内实施不文明行为的,经营管理单位有权劝阻、制止;不听劝阻或制止无效的,可以拒绝提供服务或将其劝离,并可以视情况不退还或者部分退还已经支付的费用。
北京市建立文明行为记录制度,对见义勇为、志愿服务、慈善公益等文明行为信息进行记录。政府有关部门在制定有关政策时,应当将文明行为记录作为优惠、奖励的重要参考。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在招聘录用、职位晋升、待遇激励等工作中应当将文明行为记录作为重要参考。对违反条例的不文明行为当事人,主动消除或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应当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当事人自愿参加社会服务的,可以依法从轻、减轻或者不予行政处罚。对本条例规定的不文明行为,拒不改正或者多次违反者,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可以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处罚幅度范围内从重处罚。严重不文明行为将与个人信用挂钩。
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袄瘛倍砸桓鋈?、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都是至关重要的,“礼”经过千年的洗礼,已经演变为当代的文明素质。讲文明、讲礼貌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实际体现。每个人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形象,也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通过对不文明行为的治理,规范每个社会公民的言谈举止,营造一个文明的社会氛围。如果人人讲文明,我们的社会将充满和谐与温馨。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整个社会文明进程将前进一大步?。ㄇ癖毯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