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旭东
【序曲】
在榴花盛开五月的夜里
我想写一写那条叫浣纱溪的美丽的河流
以及河流里一篇篇被大风劲吹的往事
生命是一次微小的偶然,也是一次辽阔的礼赞
此刻,让我们以敬仰的目光为桨,把时光之舟
停泊在百年前的二十世纪初叶,血雨腥风的烽烟里
【华章】
那一年,那一月
在江南,在那条亘古澎湃浣纱溪的涛声里
有四个未及弱冠的诸暨少年
从斗岩山下的中央宣,从枫桥江边的泉畈村
从白塔湖畔的何家山,从金鸡山旁的郑家村
他们身着长衫,手提简陋的行李箱
陆续汇聚在浣纱溪中游那个遍布青石的古埠
那一天,那一刻
他们的眼中噙着乡愁,但目光所及的
每一寸坚定的光亮,都是义无反顾的远方
一叶扁舟,一山烟云,一川秋水
无数的瞬间,绵延成浣溪两岸无边的春草
风萧萧兮浣水寒
从此,他们再也没有归来
他们都只是十七八岁的少年啊
他们也曾经在青春的风里,默默彳亍
他们也曾经在薄暮的黄昏里,有过叹息般的迷茫
他们也曾经在悠长的雨巷里,有过丁香般的惆怅
然而——
当他们的理想,被书本的文字照亮
当他们的信念,被灯塔的光芒指引
他们便决然由大山走向大河
由荆棘丛生的山间小路,走向更为广阔的人生大道
他们用稚嫩的生命,点燃燎原中国的星星之火
他们用激越的文章,传达力透纸背的铿锵力量
从此在绍兴、在杭州、在上海,甚至在遥远的海参崴、赤塔
无数红色的镰刀和铁锤,挥舞成工运红色的海洋
是的,山河会记得——
那个戴着眼镜,在白塔湖畔吟诵《满江红》的忧郁少年
他当教员,创办了绍兴第一份工人刊物《觉悟》
他当记者,冒死把《共产党宣言》刊在《诸暨民报》头版
他在上海南京路一线指挥工人游行
他以书生的文弱之躯,与当局激辩,与军警殊死肉搏
他的名字叫——何赤华
是的,山河会记得——
那个一袭长衫,在同文公学就写得一手“清思浣月”美文的俊朗少年
他二十岁时成为“五四”时期浙江著名的学运领袖
他二十一岁创办浙江第一家工人报纸《曲江工潮》
他二十二岁受命在杭州组建工团组织,在钱江掀起滔天大潮
他的名字叫——宣中华
是的,山河会记得——
那个戴着工帽,十八岁离家在杭州当排字工人的憨厚少年
他组建上海第一个产业总工会——印刷工会
他领导工人罢工,与资方抗争,参与武装起义
他出席“五大”,当选中华总工会常委
他在白色恐怖之时坚持战斗,在狱中当选“赤色工会国际”执委
他的名字叫——郑复他
是的,山河会记得——
那个西装革履,在枫桥江边闻鸡起舞、文武兼济的潇洒少年
他在苏联远东地区组织工运,创办工人夜校,传播马列主义
他在“四大”会议,作慷慨激昂的全国工运报告
他当选上海总工会委员长,领导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
他的名字叫——汪寿华
在风口刀尖上行走,他们不是没有考虑过自身的安危
但他们决然选择舍生取义,向死而生
面对黑洞洞的枪口,他们视死如归,昂然作答:
“革命总要流血的,我已做好一切精神准备。”
“今为革命而死,虽死无憾?!?/div>
“坐牢本不算什么,就是枪毙,也是很平常的事?!?/div>
“为党和工人阶级的利益,我宁愿牺牲一切?!?/div>
离开故乡,一去不复返的少年们啊
你们从山川的辽阔而来,从星河的浩瀚而来
在慨然赴难的时刻,你们也曾有过一丝忧虑
你们也曾惴惴地问过同样年轻的战友:
“我们今天所做的事情,以后会不会有人记得”
今天,我们要坚定地回答你们:我们一定记得
你们义薄云天的少年英姿,你们气贯长虹的英雄壮举
你们用青春换来的大好河山,永远记得
你们用热血换来的盛世太平,永远记得
你们用拼搏换来的幸福生活,永远记得
一个人的生命,可以在大地上盛放
可以在时间里盛放,也可以在人心里盛放
可以在忆念里盛放,更可以在口耳相传的经典里盛放
因为——
高山长存浩然
江河不废万古
山河都记得的往事,永不会苍茫
【尾声】
青衫烟雨客,似是故人来
离开故乡,一去不复返的少年们啊
百年已过,盛世如你们所愿
我们赓续红色血脉,已然坚定地走在新一轮百年征程
新年的阳光照在浣纱溪,也照在中国的土地上
当黎明的星光,晶莹爱人的双眸
当温暖的季风,亲切故乡的山河
我们会永远记得,你少小离家时的那个笑容
那个少年——纯真无邪的笑容
注:百年建党史,就是百年工运史。在建党初期,汪寿华(1901-1927)、宣中华(1898-1927)、何赤华(1898-1927)、郑复他(1904-1928)四位诸暨籍工运领导人,在沪杭等地参与创办工人补习学校,组织工人运动,发动武装起义,以自己舍生取义、赴汤蹈火的英雄壮举,在中国早期工运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叭恢!?,被誉为中国工运“诸暨四杰”。
责任编辑:骆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