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利军
 
  1939年的隆冬,我出生在江藻老街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斗转星移,日月如梭,弹指一挥,我已在老街度过了80多个春秋。
 
  江藻老街,成于明清,历史悠久,依山傍水,风景秀美。它面向古木参天的龙头山,背靠碧波荡漾的雁宿池,旁有绿树遮阴的风水埂。建有三庙六祠堂,沿街有古井4口,街中有2座牌坊,其中位于大祠堂前面、建于1819年的高大牌坊特别显眼。这个牌坊用优质石料砌成,雕刻精致,为钱陈氏(山阴沅江人)立碑,又成为老街一处观赏性的建筑物。“文革”期间,牌坊被拆除。
 
  一条银色的大溪自东向西穿村而过,街溪并行,长500多米,宽4米,溪岸两边砌石高3米,这是江藻钱氏祖辈为后人造就的浩大工程。溪坑从头至尾,建有17座石桥,大多桥头连接长弄堂、祠堂和民宅,每座石桥均有桥名,我只记得通往大沙滩菜市场的叫福兴桥,流传至今的六板桥,其余桥名均已淡忘。
 
  溪水清澈见底,鱼儿跳跃。有6处洗涤埠头,供村妇淘米洗涤,平时小伙伴们可以在溪里捕鱼、抓蟹、捉黄鳝,雨水季节还能在溪坑里游泳洗澡。老街两边是粉墙黛瓦的楼房,街面用青石铺路,其中衙门口至江藻庵段150多米全是横铺石板,优美独秀。
 
  老街旁连接着东沙塘、雁宿池、潘家圩、九脚塘共243亩面积的4个活水塘,盛产鱼、藕等特产。明万历年间,官居山东布政司左参议、江藻进士公钱时,模仿杭州西湖风光打造江藻十景(孤屿雁宿、鱼山明镜、来园钓月、濠梁观鱼、笄眼早景、坑坞落霞、东塘晚眺、龙峰棋坪、南山夕照、犀牛望月),给古村带来荣耀和自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江藻老街的商店林立,商品满目,从街头到街尾顺序排列的有:同仁堂药店、养生堂药店、万象杂货店、达亨杂货店、恒茂杂货店、厚生堂药店、天成南货店、东水糖果店、长品豆腐店、慧法米店(加工厂)、立祥烟酒店、祝生宿夜店、银康理发店、永源米店、阿娟豆腐店、金桥裁缝店、小良豆腐店、小鹏铁匠店、伯龙糖果店、和尚杂货店、姚成山商店、松泉理发店、钱纳照相馆、长春理发店、云照染衣店等25家,还有蔬菜市场和医疗诊所、邮政代办所。
 
  1952年秋,新建供销社。从上世纪60年代起,陆续开设缝纫店、书店、点心店、饭店、猪肉店(以上为合作商店编制),还设有骨伤科、镶牙科、钟表修理店、白铁店、照相馆等。姚江区委、公社、工商所、财税所、供销社、粮管所、营业所、卫生院、信用社等单位集中在老街连接处,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老街日益兴旺。
 
  上世纪,老街的商店规模并不大,多数商品要去繁华的姚公埠进货,但对老街的一些趣事,至今难忘。
 
  同仁堂药店葛玉璋先生(萧山山头人),治病有方,为民解难,成为一方名医,老百姓说同仁堂是“救命堂”。掌柜矮郭先生写得一手好书法,村民常上门求帖;
 
  1952年新建小型供销社,成为商业战线的新生事物,寿正明等两位工作人员带头穿上苏联花布衣营业,村民们看了都很好奇;
 
  万象杂货店很吸引人,店主国泉每到春暖花开时,会在店门口放起一只庞大的蜈蚣风筝,飞得又高又远;
 
  众多商店中,最为吃香的当属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猪肉店,老街只有一家,且每天只杀一头猪,供不应求,顾客起早排队,喊声热闹,这个叫“天青爷爷”,那个叫“天青师傅”,能买到的称心如意,排队买不到的空手而回。当时社会上流传过“四个轮子一把刀,白衣战士红旗飘”的民间歌谣,来形容对杀猪等4个职业的羡慕……
 
  老街的趣事还有很多,说不尽,道不完。
 
  明末清初,百姓为祈求风调雨顺,兴起了每年农历十月廿四抬圣姑娘娘的风俗,从梓里经沙塔汪、山后、汪王抬至江藻老街,这在当时可算一年中的盛事,吸引许多百姓前来观看。诗人郭肇曾有诗云:“金枪银枪队队殊,更看百戏演都卢。沿堤怪道人如蚁,渔舻山前赛柳姑?!币蛱а莩∶媸⒋螅辖忠淮托纬闪伺┟成桃凳谐?,每年的农历十月廿四抬阁市成为江藻的传统会场,这期间空前热闹,来自全国各地客商云集。
 
  1933年,抬阁市组建越剧戏班。当年节会期间,由钱庚恕、钱正巨等5人合股,招收演员,由嵊县“锦新舞台”负责导演,成立“民生舞台”,首演《借红灯》《梅龙镇》等剧目,自此抬阁市所产生的“民生舞台”成为诸暨农村越剧的发源地、开化县越剧团的前身。
 
  1953年的抬阁市规模特别大,村中溪坑搭起桥板,开设多家点心店,3个祠堂开设戏馆,小祠堂为杭州扬剧团,大祠堂为诸暨越剧团,三房祠堂为山后村剧团,好戏连台,赶会场的人川流不息,热闹非凡。这年之后,繁华的抬阁市终止了,此后被不定期的物资交流大会取而代之。
 
  1985年,江藻恢复抬阁市。中断了32年的抬阁市重放光华,走向未来。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为适应社会发展,当时的江藻镇党委提出“围绕江藻湖,建设江藻镇,改造老街道,开发下坂底”的江藻集镇总体建设规划。由于当时溪坑坑床不断增高,缺乏挖机设备,狭隘的老街已不适应行人和车辆的往来,从改善交通的角度,于1978年拉开了改造老街的序幕,挖掉街面全部石板,溪坑上层加盖,完全封闭。1983年二期工程,拓宽了老街,全部浇上了水泥路。在新农村建设中,老街中心区建起两个标准灯光球场,新建两处美丽公园,大幅度改造雁宿湖,成为游览景点。东沙塘、花园塘、祠堂塘清淤整理,开发龙头山山体公园。乡贤钱治辉捐资,于2014年重点建设江藻钱氏宗祠。老街东接共青路,西连江藻大桥,全程浇上柏油路。老街两旁全部房屋粉刷一新,环境卫生前所未有,古老的街道充满了现代气息。
 
  一条老街,经过千年的雕琢,积淀的是难以磨灭的记忆。江藻老街,在我心中永不消逝。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