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光
 
  诸暨湖田熟,湖里养莲藕,田里种稻谷。秋风起,人们下湖又下田,采挖来的莲藕身粗孔大,汁多脆甜;收割来的稻谷,其中的糯米粒大饱满,色泽乳白。
 
  现在,大家都晓得,藕和糯米可做成糯米藕,而在当初,糯米藕的“出世”却缘于一场“误会”。
 
  王老三家住湖区,单家独院,有一个湖荡,几亩良田。这一年的上春头,儿媳阿英进了门。阿英是山里的,亲家公会铜匠手艺,媒人曾说,嫁妆中有铜面盆,还有铜火熜。铜火熜不易散热,王老三冬天怕冷,很想要一个。
 
  清点嫁妆时,只有一个黄铜面盆。王老三肚量不是很大,嘴里不说,心里打上了一个“结”。
 
  秋后,亲家母带来口信,叫阿英回去一趟。家里有新挖的藕,刚舂的糯米,湖畈货,阿英想带上一点给父母尝尝新?;崂?,王老三解“结”了:“今年糯米不多,要酿酒、做水磨汤团、裹粽子,藕倒还可以,大得像毛竹筒似的?!?/div>
 
  糯米不用想了,阿英拿了几只藕去了塘埠头。婆婆知道丈夫在生火熜的气,小肚鸡肠,不与他去当面论理。家里舂麻糍,浸着的糯米要淘一淘,她拎着淘箩也去了塘埠头。
 
  阿英手中的那只藕,藕蒂处开了个口,泥浆灌进去了??醋趴醋?,婆婆忽然眼睛一亮,要是藕身的一端斜切一刀,糯米灌满藕孔,再将切下的“盖”用竹梢插上,藕还是原来的藕,但糯米却可以带走了。
 
  想到这,她对阿英说:“你去屋后攀几根竹丫枝,与菜刀一起拿来?!钡泵靼灼牌诺囊馔际?,阿英觉得不妥,婆婆说:“胆子大点,事情出来我担着?!?/div>
 
  于是,婆媳俩在塘埠头忙了起来。阿英要去娘家了,王老三看篮里只有藕,也没有多说。第二天,阿英带来了两只铜火熜。
 
  原来,上次的黄铜铸面盆可以,做火熜不合适,这次亲家公特地购来了紫铜,两老各一只。这下,王老三的脸孔红得像熟虾公。阿英悄悄告诉婆婆,糯米没有取出来,而是与藕一起煮,煮熟的糯米藕清香扑鼻,吃起来甜甜的、糯糯的,邻居大伯跑过三省六码头,也是第一次吃到,连声说好。
 
  就这样,糯米藕来到了人间。诸暨是西施故里,西施是“荷花女神”,诸暨的糯米藕由此平添了地域风味,成了特色小吃,除了做点心、当主食,人们还开发出冰糖、红糖、桂花蜜汁等多个品种,切成薄片,作冷盘菜摆上酒店餐桌,招待四方宾客。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