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桔槔-水井-渠道构成的赵家桔槔井灌工程
为全面摸清诸暨市重要水文化遗产现状,?;ず痛泻盟幕挪试?,去年以来,诸暨市水利局以文献史料调研为基础,梳理出了具有时间、空间、结构、价值的水文化遗产体系,完成诸暨市水文化遗产调查工作。
据了解,调查组历经半年时间,对诸暨市各乡、镇、街道的水文化遗产进行全覆盖调查。共计调查水文化遗产177项,其中:水利工程遗产85项;相关物质水文化遗产43项(其中不可移动31项,可移动12项);非物质水文化遗产49项。最终形成系列成果:《诸暨市重要水文化遗产调查登记名录》《诸暨市重要水文化遗产调查登记表》《诸暨市重要水文化遗产点位分布图》(待录入系统自动生成)《诸暨市重要水文化遗产调查工作报告》。在这份《诸暨市重要水文化遗产调查登记表》中,有两处尤为典型、珍贵:
■通讯员 於泽锋 融媒体记者 徐晨晨 通讯员 张愉翊
井是古代村落、城镇居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一个“井”字,包涵了人类生存发展的曲折沧桑,也凸显了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据浙江省水利厅和省文物局联合对全省古井水源摸底调查显示,我省现存古井5958处,其中绍兴1131处,位居全省第一,诸暨又以573处古井居绍兴首位。去年以来,诸暨市水利局牵头对诸暨市10口代表性古井进行修缮,希望能留住乡愁。
修缮古井正当时
近日,东白湖镇娄东村正在自发修缮一口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古井。长久以来,这口古井一直是当地村民的饮用水源。随着自来水的普及,古井逐渐废弃。为了保住这处应急水源,村里发动村民进行修缮,目前已投入400多个工时,工程即将收尾。
东白湖镇娄东村党支部书记陈燕良告诉记者,娄东村地处高山地区,在夏天和冬天极端天气下,自来水供应有时会出现问题,修缮好古井可以解决应急用水,保障群众生产和生活用水。
据悉,该古井为阴阳井,一边是生活用水,一边是饮用水。修缮古井,不仅可以提升水质,也是对文化的一种传承。
2020年,浙江省政府首次把“实施古井水源?;すこ獭蹦扇胧竺裆凳?。2021年以来,诸暨市投入资金对有代表性的10口古井进行修缮?;?。这10口古井有位于陶朱街道的梦应井,大唐街道的担水头顶井,枫桥镇的大道地井,璜山镇的马高坞井等。这其中,陶朱街道的梦应井为宋代古井,其余为清代和民国古井。
诸暨市水利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修缮古井除了必要的修复疏通清理之外,还要设立水井标识牌、围栏信息。标示古井的名称、基本信息、树标机关以及日期等。同时督促所在村镇落实古井相关管理责任,加大古井水源?;だ玫男陀呗垡肌?/div>
对于古井,村里的老人们有着深厚的情感。东白湖镇娄东村的一位村民就表示,自己从小就在那口水井边嬉闹玩耍?!八淙幌衷诤壬狭俗岳此?,但井水的味道,我这辈子都不会忘的?!?/div>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很多地方的古井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诸暨也不例外。诸暨市文史学者李科才这两年来一直在考察诸暨的古井,并编撰《绍兴古井》诸暨部分。对于古井的减少他表示遗憾,“古井大都不列入文保,因而很难保存下来,因此,更应该加强引导和宣传?!?/div>
诸暨最古老的井在哪里?李科才表示目前没有定论,但有两口是唐代的,他有所知悉。
其一位于赵家镇赵家社区庐狮自然村庐墓桥花园岭脚,这里是唐代张孝子庐墓之处,旁边一泓清泉便在古井中。井壁由块石垒砌,呈圆形,直径1.1米,深1米。井水清澈见底,久旱不枯,名曰醴泉,又称芝泉井、孝子井。此井当与古墓同龄,始于唐代,至今仍有不少附近的村民前来打水。
其二便是位于暨阳街道宝寿寺赐寿赐财井。位于暨阳街道长山之下,白杨尖南侧的宝寿寺大殿门口两侧,分别叫赐寿井和赐财井。赐寿井和赐财井又称龙井,始建年代与宝寿寺同期,由唐宣宗御封,至今已有1100多年。两井久雨不溢,大旱不涸,井水极为清澈。
诸暨缘何有这么多井
调查显示,诸暨市以拥有573处古井居绍兴首位,而诸暨古井最多的地方就是赵家镇的泉畈村。
早前,可以说是家家户户、房前屋后触目皆井,星罗棋布,在全国堪称一绝。现今虽然消失了很多,但也有不少保存了下来。
李科才告诉记者,泉畈村多为桔槔井,主要用于灌溉。据记载,这种古井最早起源于1000多年前的唐朝,可追溯到南宋。20世纪30年代以前,赵家镇的桔槔井最多时达到8000多口,1985年统计还有3633口。
缘何灌溉要挖这么多井,这其中和赵家镇的地理和土壤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
赵家镇是一处高原小盆地,这里溪流湍急,还是沙质土壤,人们难以建造引水灌溉工程,而山林里的雨水汇集形成丰富的地下水资源。由于当地沙质土壤难以储水,人们只能一丘田挖一口井,才能满足农耕的需要。
在当地也流传着这么一首民谣:“何赵泉畈人,硬头别项颈,丘田一口井,日日三百桶,夜夜归原洞?!背木褪钦庑┕啪?,短短的民谣生动地反映了当地古井的特点:多且难以储水。泉畈之名也大抵来源于此。
一眼水井通常归一户人家所有,能灌溉1至3亩,井水通过井口边相连接的沟渠流向田间,大大节省了人力。现在许多水井边还能看到古时的沟渠痕迹。
古井、桔槔与灌排渠系,完整地组合在一起就是:桔槔井灌系统。2015年,诸暨赵家镇泉畈村的古井桔槔灌溉工程被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确定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有专家评价称,这种古老的灌溉方式堪称灌溉文明的“活化石”。
“古井是泉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曾经人们赖以生存的根基。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或许灌溉方式本身并不重要,桔槔井的存在和使用也只是泉畈村人怀念先祖的方式。保留它,人们是为了曾经的田园记忆?!痹诘钡卮迕裱劾?,对于这种古老的灌溉方式怀有深厚的感情。
“我年轻的时候,村里还有上千口井,最古老的井可以追溯到200多年前,现在剩下的不多了?!币晃焕先嘶匾渌担蹦甏謇锛壹一Щг谔锛滢炙某【捌奈彻?,如今这些水井早已失去了灌溉的作用,所以慢慢消失了。
古井蕴藏着浓浓乡愁
离别家乡,叫做背井离乡,在城里过日子,叫做市井生活。在中国人的传统里,井是生存的依托,是内心的牵绊,是浓浓的乡愁。
李科才告诉记者,在诸暨的地名中,有两处以井命名。一处便是王家井镇。2019年6月,诸暨市政府撤销王家井镇和街亭镇,与暨阳街道部分村庄组建暨南街道,从此,诸暨市境内唯一一个以井命名的乡镇成为了历史,王家井成为一个社区的名称。
关于王家井镇的由来,据传,在宋代时,王姓始祖从太原迁来,定居于今王家村,后用合村之力,在一棵大树边上开挖了一口六角形的水井,供当地百姓共饮,故得名为王家井。因井水非常清澈,喝起来也带有甘甜的味道,在当地很有名气,所以王家井后来逐渐演变成为村庄和乡镇的名称。
井上面还写着介绍王家井的文字:“王家有井,千年有余;合村之力,始建于宋;幽幽古井,质朴如斯;型端六角,内深二丈;井栏半倚,白石相砌;井波湛湛,色清盈盈;夏日清冽,冬日氤氲;日涨夜落,经年未息;育我斯民,已历百代;民风淳朴,饮水思源。”字里行间,也体现着当地百姓对王家井这口千年古井的怀念和感恩之情。
还有一处以井命名的地名在牌头镇,那里有一个用井命名的村庄,叫做义井村,这也是现今诸暨市唯一一个用井命名的行政村。义井村村名的来历,源自于一口叫义井的水井。李科才介绍说,义井是诸暨四大名井之一,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关于古井如何?;??早前越文化研究专家徐智麟便呼吁,?;す啪荒芙鼋鐾A粼诰蔡;ぃ庋崛霉啪晌八谰薄翱菥?,应该提倡动态?;?,提高水井的使用率。井水不能仅仅停留在为周边居民使用上,而要把眼光放远。其实,一口井就是一个景,只要把相关历史文化挖掘好,把故事讲好,把古井周边的环境美化好,那一口口古井就是一处处富有韵味的景观。目前,在诸暨市,围绕古井搭建微景观的案例已屡见不鲜,并受到了当地村民的广泛好评。
一口古井,代表着一份传承,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希望它都存在那里,寄托乡愁,哺育人们。
责任编辑:骆 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