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图书馆藏明万历间茅一相刊正续欣赏编合刻本
上海图书馆藏清嘉庆七年阮氏积古斋原刻本
■章飞燕(诸暨市社科联副主席)
《诸暨文丛》的第一部作品《王厚之集》首发,这标志着我们的这一文化研究项目走出了第一步,也给了我们继续走下去的信心。
市社科联牵头做这个项目的初衷,是为了落实文化浙江建设的要求,同时也是顺应文史界的呼声。近些年来,诸暨地方文献的整理和研究落后于周边县市,存在着碎片化的倾向,缺乏系统的、集成性的成果。对比浙江古籍出版社出品的《浙江文丛》,洋洋大观,有将近一千册的体量了,诸暨则拿不出一套有点规模的文献集成。作为地方学术管理的职能部门,市社科联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以《诸暨文丛》的编撰为切入点,启动了这一地方文化研究项目。
大型文化研究项目一般工程浩大,需要从上到下来推动。比如浙江省社科联牵头的《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不久后亲自谋划、亲自推动的,并且亲自作序,各方面给予充分的保障。我们的做法则是由小及大、逐步推进,即每年在全市文化精品扶持项目中切出一部分经费用于开展文献整理和研究,每年出一些作品,逐年累积,最后形成一定规模的文献集成。
项目启动之初,我们首先召集文史界学者进行总体策划,听取工作意见,理清编撰思路;然后又专程到浙江古籍出版社、浙师大江南文化研究中心等单位听取专家意见。最后,在乡贤寿勤泽老师的帮助下,邀请省市各级专家加盟,组建了学术顾问团队,为《诸暨文丛》的推进提供有力的学术指导。
在项目推进中,我们坚持抢救为先的原则,对学术价值较高、影响较大、或有原创性的著作优先考虑,对近年来已经出版过又没有重大学术突破的著作暂不列入规划,以确保抢救挖掘稿钞本和孤本的重点;在版本选择上,尽可能用最好的刊本、钞本为底本,选择研究能力强的专家学者撰写审核前言,力求体现独到的学术见解;在内容呈现上,力求精准详实,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高质量研究资料。
历史文献的整理不是一项轻轻松松就能完成的工作,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物力,还要得到各方的通力支持?!锻鹾裰返某霭婀讨?,市委宣传部给予了经费和后勤方面的有力保障,编撰组专家甘坐冷板凳潜心研究,学术顾问和编委老师们各司其职审稿把关,大家都作出了可贵的贡献,特别是徐晓刚、方俞明等老师,倾情投入、精益求精,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换来了这部作品的顺利出版!
《王厚之集》的出版,只是万里长征走出了第一步。希望在大家的继续努力下,《诸暨文丛》能一点点地厚起来、重起来,成为展示诸暨深厚文化底蕴的一个标志性成果。
背景
浙江文丛
“浙江文丛”,历经十余年,已累计出版160余位浙籍名家的文集和20多部研究浙江的经典文献共800册,近2亿字,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是浙江省建设文化强省的标志性出版项目。
2010年年底,浙江省大型文化出版工程“浙江文丛”项目正式启动,是浙江省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地方文献整理出版项目,由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浙江古籍出版社承担,系统收录1911年以前浙籍先贤的著作以及研究浙江的经典著作。2017年,历时7年的“浙江文丛”第一期项目正式完工,500册代表着千年浙学文脉精华的丛书出版面市,整理出版128位浙江文化史上最重要的文化名家的文集,涵盖哲学、文学、史学等学科,总约1.25亿字。
“浙江文丛”学术委员会成员安平秋认为,全面系统地整理浙江历代文献经典,不仅延续了地方文脉,更守护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它的出版意义十分巨大。
宋韵文化
传世工程
2021年11月,我省举行宋韵文化传世工程推进会,围绕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进行阶段性总结,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浙江将在内涵挖掘、精义阐发上不断深化,在遗址保护、立体呈现上活化展示,在艺术呈现、创新利用上进行转化,在多元宣介、一体打造上塑造品牌,为实现文化共富、精神富有注入来自历史的智慧和力量。
2020年9月,省委书记袁家军在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实施15周年座谈会上明确提出“宋韵文化”;2021年8月,省委文化工作会议强调,“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目前,宋韵文化和南宋文化理论研究、宋代历史文化遗址考古发掘、宋韵文化遗址?;ふ故?、宋韵文化旅游开发、南宋文化品牌打造、宋韵文化和南宋文化宣传推广等“六大工程”正在实施。
责任编辑:骆 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