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国
 
  去过枫桥小天竺多次,小天竺里“见大亭”这个名字也听过多回,但一直没明白为什么取“见大”这个名。从骆问礼的《见大亭记》中,知晓了“见大亭”的源来,也感悟到“见大”背后的“心善”。
 
  骆问礼《见大亭记》开篇写道,亭由自己的父亲所建,登亭能一览枫桥全境,进而点出见大亭取名是“亦取宋周濂溪先生见大心泰之义”。
 
  见大,是亭子好,能见所大。如《见大亭记》所载,“水涨则重湖一望如海,近山公所谓见大者,可想矣”。想当年,位于紫薇山右侧、钟山左侧的见大亭,能将枫桥胜景观览其下,特别是远眺时,周边市井“变见百出”、原野“一望如?!保馐羌笸さ亩捞厮?。
 
  见大,更是登亭人好,能见所小。西方有名言,“一个人真正伟大之所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骆问礼在《见大亭记》 中云,“而此亭六十年始一修,自后更修不知何年”,感叹这回自己修缮了亭子,下回修缮不知是何年。这让人不由得想起佛佗在《金刚经》的“过去之心不可得,未来之心不可得”。过去和未来都是虚妄的,只有安住当下,人生才有意义。有道是,性定菜根香,心安茅屋稳。无论社会如何变革,时代如何变化,我们都需要“心安”。心安就是做好自己,做好当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担当。每个人担负起自己的职责,完成自己的使命,把自己做到极致,就是心安。时下很流行清单,每个人也有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哪些事是自己要做的,努力完成了责任清单,哪些事是自己不能做的,决不涉足负面清单。历史长河中,一个人很渺小很渺小,但做好了自己,就对得起自己来世一遭。
 
  对建亭、修亭的费用,骆问礼在《见大亭记》记载“不知其非平泉金谷也,造以渐成,费置不计,今修无虑三十余金,在民家亦不堪矣,而不为惜。”《淮南子·氾论训》有云,“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从中可看出“见大心善”不仅是心安,更是心止,一个人不单要有责任心还要有平常心。事来心应、事去心止,就像宋代诗人释志璇《偈五首》写的,“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许多事情你做了就行,努力过了,就完结了。人世间宝贝很多,你带不走什么,如果能留下些东西,那就更美好了。
 
  登登见大亭,看看风景物,见大心泰,既能见大又能见小,只要心泰,你我都可以拥有好心情、拥有大心脏。
 
 
 
责任编辑:骆 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