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科才
在诸暨,有一位家喻户晓的革命烈士——朱学勉,他虽然不是土生土长的诸暨人,但牺牲于诸暨,长眠于诸暨,更在诸暨留下了不朽的历史功绩。诸暨人民为了纪念他,于1945年7月以他的名字命名学勉公学(今学勉中学);1987年8月,在枫桥命名一条学勉路;2001年6月至2006年6月,还设立过学勉居委会。
朱学勉(1912-1944),浙江宁海人。1937年10月到达延安,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5月回浙东,先后任中共鄞县县委书记、中共宁波中心县委组织部长、中共余姚中心县委书记。1941年2月,调任中共诸暨县委特派员。1942年5月,诸暨沦陷,遵照组织批示,恢复中共诸暨县委,任书记。1943年12月,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成立,任第一大队大队长。1944年5月27日,率金萧支队第一大队和独立大队,在诸暨墨城坞与汪伪蔡廉部激战,不幸中弹牺牲,后安葬于梓尚阁村苦竹尖山。
笔者在近年参与红色场馆建设时,经常接触到有关朱学勉烈士的文献资料,发现他的原名有“应端贤”和“应瑞贤”两种说法。如1993年12月出版的《诸暨县志》,2011年6月出版的《中共诸暨历史简明读本(1921-2011)》,2015年10月出版的《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修订本)》,2021年5月出版的《金萧烽火》等史籍,均作“应端贤”。然而,2004年5月树立在朱学勉墓前的“朱学勉烈士简介”碑,2016年7月出版的《中国共产党诸暨历史第一卷(1926.冬—1949.5)》,2017年8月出版的《诸暨市乡土文化读本·江藻》,同年12月出版的《江藻镇志》,以及《鄞州史志》2021年第1期(总第95期)刊登的《鄞县解放前历任中共鄞县县委书记(特派员)简介》,却记载为“应瑞贤”。
“端”和“瑞”,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烈士的资料介绍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若是光从字面上看,取名字还是用“瑞”的比较多。为了彻底厘清朱学勉烈士的原名,笔者决定从源头上寻找答案,以正本清源。于是通过诸暨应氏家族的应鲁涛先生,辗转联系到宁海应氏族人,查阅到了朱学勉烈士的家谱——《宁海南门应氏宗谱》。据家谱行传记载:“隆辰四子——端贤:字团团,别名朱学勉,号叶峰,又名杨明、秋悲,化名圮,抗大毕业。生民国元年壬子十月廿八日寅时,卒民国三十三年甲申。”另外还有端初、端夔、端俊三个哥哥,和端亮、端毫两个弟弟。又宁海应氏字辈为:“隐承养维世宗从,廷昭民邦文仲真。孝敬元原佳永良,乾仁德正期明春。继述昌隆端可必,才华贵盛宜光新??烁粗恋辣咀匀辏煺乱哉袷甭?。”朱学勉为33世“端”字辈。
由此可以断定,朱学勉的原名应该是“应端贤”,而非“应瑞贤”,也希望以后在编辑朱学勉的资料时,能准确地记载烈士的原名。
责任编辑:骆 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