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漪
 
  “四围峭壁拱平畦,欲上须寻绿玉梯,谁料门前稻沟水,去成雪瀑九天齐。”
 
  这,是清朝金殿传胪、诗人戴殿泗先生(今马剑人)笔下的紫阆,很贴切地勾勒出这个山村独特的地貌:四面高山,中孕盆地,因自然海拔高,以致于村中稻田的水跌入溪流,顺势而下后形成瀑布,是谓大名鼎鼎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地——五泄。
 
  紫阆乃五泄源。偏隅诸暨市西北山区的它,距金杭公路8千米,离五泄风景区3千米。按《徐氏宗谱》记载,“紫阆”名之所出,亦和地理因素相关。村子不仅“环滁皆山”,中间平坦如镜,村南有阆山一座,独秀在苍茫山野间,云烟紫气常年萦绕。元代有高人至此,看山水奇胜,信口一句:“紫府洞天,阆苑仙境”的赞语,便有了这两句首字相合而成的村名——“紫阆”。
 
  曾用名栖鹤里,原属富阳管辖。清代属长春十四荘,至今尚存的“长春岭”便是历史烙印。新中国成立前后,属富阳阆苑乡。1956年10月,由富阳划归诸暨管辖。1981年,因诸暨市地名改制,谓紫阆村。此后,几经乡镇撤并,紫阆这一片区的人民从未更改或偏废这一地名。现说到“紫阆”,周边县市的人基本知晓,实系数代子孙注重传承、积极扬名之功。
 
  自宋代前,紫阆就有杨氏、赵氏、佘氏散居,人口稀少,主村坐落在梓枫坞山湾(现位于应店街镇丰周村境内)。宋真宗天僖年间,儒者袭英侯承诏公探五泄之胜,羡紫阆山水,把家宅从萧山重庆里(今萧山楼塔徐家店)迁居紫阆,耕筑田庐,繁衍生息。岁月更迭,世事变迁,紫阆不断扩展。现该村地域面积8.01平方公里,耕地1101亩,生态林14468亩。全村1275户,常住人口3800余人中80%为徐姓,此外还有杨、蒋、苏、章、楼等30多个小姓。
 
  紫阆人世居深山,因有儒者引领,兴教化、重德行,耕读传家成其传世家风。古村的重教路,从徐氏始祖承诏公肇始。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承诏公为教子孙识字明理兴办私学。明朝永乐年间(1403),开设学馆。清代康熙年间(1672),徐氏祯廿四公逢元自筹资金建起紫峰书屋,招收本村8岁学童。宣统元年(1909),该村五品衔贡生、诰授奉直大夫、江苏六合知事徐守初筹资创长春十四荘阆苑两等学堂,解决本村学童就学问题。民国五年,乡绅徐振翰、徐窍庵在徐氏宗祠创办阆苑小学,招收男女学童100多人。后改阆苑小学为阆苑乡中心学校,1949年,易名为富阳县窈口区阆苑乡中心小学;1956年,校名改为诸暨县大西区紫云乡中心小学。在紫阆上千年的历史推演进程中,徐氏兴学重教之举从未断绝。相反,越办越兴旺,也越办越开明。现紫阆小学为2005年建的浙江省标准化学校,学校因办学历史悠久人才辈出,被评为浙江省百年名校。
 
  耕读传家,造就的是一代又一代的社会精英。据徐氏后人初略统计,该村古代出知府2人、知县1人、武功将军3人、举人4人、奉直大夫贡生五品衔2人,还有太学生、廪膳生若干;民国出县长2人、黄埔军校毕业生6人;新中国成立后出中将1人、院士1人,还有核潜艇设计专家、画家等,仅县处级干部就有29人。
 
  精英乡贤中,远的不说,近现代就有书法家徐敦夫,画家徐淡仙、徐谦庵、徐小庵;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徐自强、少将徐淦成;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承恩等人,让位于深山老林的紫阆因人而名,显贵人前。
 
  如今漫步紫阆,依旧能在村中心戏台附近的老街民宅中,触摸到这个山村的历史风骨。在这里,留存着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的古村落。此中,保存较好的有83座古宅、1条明清古街、2个古亭、4座古桥。
 
  古宅以徐氏祠堂为中心,沿明清古街呈散射状发开。祠堂正大门对面就是天宝福,画家徐淡仙的故居,系两层木结构的四合院式建筑。天宝福的隔壁是同泰老台门,院士徐承恩的故居,院子是砖木结构,牛腿挑梁,石雕花窗,美不胜收。出同泰老台门,沿老街步行,还会看到承昭公子孙为纪念先祖、晚唐任兵部尚书徐鸿所保留着“尚书门地”的门额。清建老宅“中二房”依旧保留完整,门庭大开。
 
  上街头最有名的就是清代四合院秋记台门。内厅前悬挂着题为“留馀堂”的匾额,为宣统元年(1909)浙江平阳解元叶联芳所题。堂外立柱上有“耕读传遗风,德善承家训”的柱联。“留馀堂”匾额对面还有多幅匾额,个中最难得的是民国大总统徐世昌题写的“志洁行芳”匾。
 
  这,也是辨识紫阆名人故居的标识之一。在紫阆,名人故居的台门门楣上或多或少有或青石或硬木刻就的门匾。天宝福门楣上是“山气夕佳”,徐承恩的故居是“凤鸣朝阳”,原扬州知事徐守绪的故居葆和堂里有“亦世赖?!薄ⅰ昂吐娜省弊重摇庖磺?,无一不是在告诉人们,虽然这个山村天高皇帝远,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他们从未落后于人前,始终和外界的潮流紧紧相契。因为这些门楣上的字匾,都是当初主人请人镌刻上去的,其内容虽短短四字但都出自历史典籍,体现的是一个家族主人对后世子孙的期盼热望,浓缩着主人的审美情趣、精神追求和道德标准,亦或多或少彰显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道德理念和人文追求。
 
  紫阆人是尚德向上的,紫阆人是与时俱进的。
 
  现在的紫阆,依托美丽乡村建设,一方面做好古村落?;の恼?,一方面大推乡村游。村里的老街老宅得到了很好的修缮,每到周末总会看到不少在此访古的外来游客。长春古道起直达五泄景区的沿山游步道也已经打通,成了本土市民日常徒步健身的好去处。2017年,该村被列入诸暨精品村建设规划,获得财政千万元的资金开展旅游景观村建设。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据老一辈人说,紫阆的好风景曾吸引元代大画家黄公望来此隐居,并以阆苑境内大岭山(现位于应店街镇上山坞村境内)为原型创作过了《富春大岭图》 。对此一说,尚无实考。有迹可查的是,明朝四大才子唐伯虎、文征明、祝枝山、徐祯卿曾应紫阆先贤徐澄(其时为江西赣州任知府)之邀,在明正德三年(1508)三月中旬来紫阆五泄一带游玩,对此处风景赞不绝口,留下唱和之作。
 
  “人间果有三摩地,始信仙源景不同”是唐寅其时的赞叹。到今日紫阆依旧青翠环列,山海锦绣,村民依山而居的格局也不曾改变,只不过古宅之外添了新居,一切都是欣欣然的样子,古村紫阆正在勃发新的生机。
 
 
 
 
责任编辑:骆 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