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斯海燕
谢金呈,1995年3月6日出生,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兴义市人。现为诸暨智能视觉产业园项目建设工地的一名塔吊司机。
“有一天晚上加班,我在高空中望着地面上的万家灯火,对自己说,总有一天,那里会有一盏灯为我而亮,我要努力努力再努力?!薄唤鸪?br />
项目攻坚,城市长高,离不开无数建设工人的汗水和辛劳。7月11日,记者走进省级引领性重大产业项目、2021年二季度红旗项目——诸暨智能视觉产业园项目施工现场,探访“空中飞人”塔吊司机的一天??崾畹蓖?,27岁的塔吊司机谢金呈戴着手套,摸着滚烫的扶手沿着“云梯”爬上40米高的塔吊。在他的操控下,吊臂抬升,这台庞然大物,在湛蓝的天空画出了一道美丽的弧线。
“先行部队”5点出发
迎着早晨5点多的朝阳,谢金呈爬上40米高的塔吊,开始一天的工作。
从塔吊驾驶室放眼望去,周边十几平方公里内,塔吊星罗棋布。据诸暨经济开发区规划布局,诸暨智能视觉产业园、华都国际纺织产业园等几大重量级工业园区都在快速建设中。
上午10时许,谢金呈在40米高空,通过两根操纵杆,起落间将各种建筑材料精准送达指定位置。此时温度已达41℃,他头顶烈日,低头看到的是钢筋水泥。上上下下,来来回回,一通操作,已是满头大汗。如果碰到视野盲区,还要联动地面的塔吊指挥,根据对讲机中传来的指示,密切配合才能完成作业。
为了尽可能降低高温对工人身体的影响,项目组最近调整了工作时间,利用早晚较凉快的时段作业。但是,谢金呈所处的工种好比是“粮草先行”部队,他得根据工地上的材料缺失程度来灵活安排时间。所以,谢金呈从早晨5点半干到10点半,下午再从2点干到5点半。
“塔吊司机不比其他工种,只有你提前把建设物资吊上去,其他工人才有活干?!毙唤鸪式馐偷?,所以他一坐进塔吊机往往就是一上午,一天呆上10多个小时是常态。因此,年纪轻轻的他,就患上了腰痛之类的职业病。
有勇有谋的“空中飞人”
“温度高的时候,塔吊驾驶室里超过40℃,就跟进了蒸笼一样?!毙菹⑹保唤鸪矢嫠呒钦?,干他们这行的,碰上三伏天,“烤验”扑面而来。塔吊机和驾驶室的门都是铁的,太阳晒一会就烫手。驾驶室内三面都是玻璃窗,人被阳光照得“无处可逃”,胳膊、脸常常被晒伤。好在,现在施工条件越来越好,驾驶室配上了空调。但是遇到没电或者空调坏了,汗水就会瞬间浸透全身,人就好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
如此艰苦的工作环境对谢金呈这样一位具有10多年工龄“老司机”而言,还不是最吃斤两的地方,最耗他心力的还是保证百分百的安全。操作塔吊时,除了过硬的技术,更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拼脑力、眼力和手力。如果做不到这些,几十米的高空,哪怕掉落一颗小石子,都可能引发极大的安全问题。更何况,塔吊机一吊往往就是3吨重的钢筋。有些时候,就是汗顺着脸往下淌,也不敢擦一下?!拔颐钦庵止ぷ鞑荒艹鍪?。”高风险的工种让谢金呈把安全意识“刻”在了心中。
谢金呈告诉记者,工程忙着赶进度的时候,加班到凌晨两三点是常有的事。记得有一年在老家贵州那边干活,他曾创下“三天两夜”没下塔吊的记录。时值工地在浇混凝土,因为要挪混凝土布料机,需要他一直在旁边守着?!澳鞘币彩浅遄拍芏嗾跚蛭戆嗟墓ぷ时热瞻嘁嗪眉副?,困了就在塔吊上眯一会儿?!毙唤鸪仕担私谑∈奔?,饿了就在驾驶室里简单吃一口;为了防止上厕所,在喝水上也相当节制。
像他这样的“空中飞人”一天最少三分之二时间都在塔吊上,心理、身体都经历着不小的考验,一天工作结束,回到宿舍就只想倒头休息。谢金呈说诸暨的工地更好,老板也比较好商量,如果吃不消干,老板就会找来人,大家轮换干。
在这里看到生长的力量
“只要能多挣钱,苦点累点没什么。”谢金呈说。像他这样的苦孩子,能吃苦是最大的资本,也是就业的通行证。
“我老家贵州山里,村子周边除了大山还是大山?!毙∈焙蛱旌囟车奶炱?,穿着露出脚趾头的鞋子,天不亮,举着火把,走几公里山路去上学的情形,谢金呈仍记忆犹新。那年头,村民们吃的都是包谷,香喷喷的米饭要到过年才能吃得上。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初中一毕业,谢金呈就去打工。刚开始做了服务员,工资不高,每月只有1000元。干了没多久,他觉得还是得学一门手艺赚钱快。于是他同他的姐姐都去学开塔吊,拿到了建筑施工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辗转于贵州各大城市20多个工地,直至去年10月来到诸暨。
在诸暨智能视觉产业园这个项目工地上,目前共有6名塔吊司机,谢金呈年纪不是最大,但论工作资历,跟过20多个项目的他经验丰富,已经是工地上的“老师傅”了,加上他为人和善,工友们都喜欢和他搭档。
谢金呈回忆起自己初次攀爬塔吊时的情形,不好意思地笑道:“其实我入行前有恐高症,但为了生计硬是克服了这个毛病。”他开塔吊最高曾到达100多米、造33层楼的高空。
伴随着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谢金呈也在不断成长。在一个加班的夜晚,他望着地面的万家灯火,对自己说:“总有一天,那里会有一盏灯为我而亮,我要努力努力再努力?!碧斓莱昵冢飧鲈竿沼谠谌ツ甑靡允迪帧ба?,贷款在老家县城买下了一套12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现在每月还贷3000多元,他的干劲更足了。希望早点将他的父母从山里接到城里,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看白天,才看清了我自己;看山川,才看见了美丽……”在寻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工作,谢金呈觉得很自豪,这是一份与阳光齐肩的职业,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啊。
下午5时许,天边的“火烧云”映红了诸暨城西的上空,也映红了谢金呈的脸颊。在他的身后,诸暨智能视觉产业园这个省级重点项目雄姿已现,前期的14幢厂房已交付使用,二期的16幢厂房主体已全面结顶。
“有一天晚上加班,我在高空中望着地面上的万家灯火,对自己说,总有一天,那里会有一盏灯为我而亮,我要努力努力再努力?!薄唤鸪?br />
项目攻坚,城市长高,离不开无数建设工人的汗水和辛劳。7月11日,记者走进省级引领性重大产业项目、2021年二季度红旗项目——诸暨智能视觉产业园项目施工现场,探访“空中飞人”塔吊司机的一天??崾畹蓖?,27岁的塔吊司机谢金呈戴着手套,摸着滚烫的扶手沿着“云梯”爬上40米高的塔吊。在他的操控下,吊臂抬升,这台庞然大物,在湛蓝的天空画出了一道美丽的弧线。
迎着早晨5点多的朝阳,谢金呈爬上40米高的塔吊,开始一天的工作。
从塔吊驾驶室放眼望去,周边十几平方公里内,塔吊星罗棋布。据诸暨经济开发区规划布局,诸暨智能视觉产业园、华都国际纺织产业园等几大重量级工业园区都在快速建设中。
上午10时许,谢金呈在40米高空,通过两根操纵杆,起落间将各种建筑材料精准送达指定位置。此时温度已达41℃,他头顶烈日,低头看到的是钢筋水泥。上上下下,来来回回,一通操作,已是满头大汗。如果碰到视野盲区,还要联动地面的塔吊指挥,根据对讲机中传来的指示,密切配合才能完成作业。
为了尽可能降低高温对工人身体的影响,项目组最近调整了工作时间,利用早晚较凉快的时段作业。但是,谢金呈所处的工种好比是“粮草先行”部队,他得根据工地上的材料缺失程度来灵活安排时间。所以,谢金呈从早晨5点半干到10点半,下午再从2点干到5点半。
“塔吊司机不比其他工种,只有你提前把建设物资吊上去,其他工人才有活干?!毙唤鸪式馐偷?,所以他一坐进塔吊机往往就是一上午,一天呆上10多个小时是常态。因此,年纪轻轻的他,就患上了腰痛之类的职业病。
有勇有谋的“空中飞人”
“温度高的时候,塔吊驾驶室里超过40℃,就跟进了蒸笼一样?!毙菹⑹保唤鸪矢嫠呒钦?,干他们这行的,碰上三伏天,“烤验”扑面而来。塔吊机和驾驶室的门都是铁的,太阳晒一会就烫手。驾驶室内三面都是玻璃窗,人被阳光照得“无处可逃”,胳膊、脸常常被晒伤。好在,现在施工条件越来越好,驾驶室配上了空调。但是遇到没电或者空调坏了,汗水就会瞬间浸透全身,人就好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
如此艰苦的工作环境对谢金呈这样一位具有10多年工龄“老司机”而言,还不是最吃斤两的地方,最耗他心力的还是保证百分百的安全。操作塔吊时,除了过硬的技术,更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拼脑力、眼力和手力。如果做不到这些,几十米的高空,哪怕掉落一颗小石子,都可能引发极大的安全问题。更何况,塔吊机一吊往往就是3吨重的钢筋。有些时候,就是汗顺着脸往下淌,也不敢擦一下?!拔颐钦庵止ぷ鞑荒艹鍪?。”高风险的工种让谢金呈把安全意识“刻”在了心中。
谢金呈告诉记者,工程忙着赶进度的时候,加班到凌晨两三点是常有的事。记得有一年在老家贵州那边干活,他曾创下“三天两夜”没下塔吊的记录。时值工地在浇混凝土,因为要挪混凝土布料机,需要他一直在旁边守着?!澳鞘币彩浅遄拍芏嗾跚蛭戆嗟墓ぷ时热瞻嘁嗪眉副?,困了就在塔吊上眯一会儿?!毙唤鸪仕担私谑∈奔?,饿了就在驾驶室里简单吃一口;为了防止上厕所,在喝水上也相当节制。
像他这样的“空中飞人”一天最少三分之二时间都在塔吊上,心理、身体都经历着不小的考验,一天工作结束,回到宿舍就只想倒头休息。谢金呈说诸暨的工地更好,老板也比较好商量,如果吃不消干,老板就会找来人,大家轮换干。
在这里看到生长的力量
“只要能多挣钱,苦点累点没什么。”谢金呈说。像他这样的苦孩子,能吃苦是最大的资本,也是就业的通行证。
“我老家贵州山里,村子周边除了大山还是大山?!毙∈焙蛱旌囟车奶炱?,穿着露出脚趾头的鞋子,天不亮,举着火把,走几公里山路去上学的情形,谢金呈仍记忆犹新。那年头,村民们吃的都是包谷,香喷喷的米饭要到过年才能吃得上。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初中一毕业,谢金呈就去打工。刚开始做了服务员,工资不高,每月只有1000元。干了没多久,他觉得还是得学一门手艺赚钱快。于是他同他的姐姐都去学开塔吊,拿到了建筑施工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辗转于贵州各大城市20多个工地,直至去年10月来到诸暨。
在诸暨智能视觉产业园这个项目工地上,目前共有6名塔吊司机,谢金呈年纪不是最大,但论工作资历,跟过20多个项目的他经验丰富,已经是工地上的“老师傅”了,加上他为人和善,工友们都喜欢和他搭档。
谢金呈回忆起自己初次攀爬塔吊时的情形,不好意思地笑道:“其实我入行前有恐高症,但为了生计硬是克服了这个毛病。”他开塔吊最高曾到达100多米、造33层楼的高空。
伴随着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谢金呈也在不断成长。在一个加班的夜晚,他望着地面的万家灯火,对自己说:“总有一天,那里会有一盏灯为我而亮,我要努力努力再努力?!碧斓莱昵冢飧鲈竿沼谠谌ツ甑靡允迪帧ба?,贷款在老家县城买下了一套12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现在每月还贷3000多元,他的干劲更足了。希望早点将他的父母从山里接到城里,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看白天,才看清了我自己;看山川,才看见了美丽……”在寻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工作,谢金呈觉得很自豪,这是一份与阳光齐肩的职业,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啊。
下午5时许,天边的“火烧云”映红了诸暨城西的上空,也映红了谢金呈的脸颊。在他的身后,诸暨智能视觉产业园这个省级重点项目雄姿已现,前期的14幢厂房已交付使用,二期的16幢厂房主体已全面结顶。
责任编辑:骆 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