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纸、蘸钢、老算盘,是早期办公用品中的“文房三宝”。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在村里担任了15年的办公室会计工作。那时,我们村属乐山乡管辖,在枫桥区15个乡镇中排居大村之列。当时全村有8个生产队,500多户人家,1500多人口,山林面积1万多亩,村里还先后办有林场、茶厂、粮食加工厂、造纸厂、竹器厂、绸厂、布厂等多项农工企业,常年汇集到村办公室的日常事务、村务、财务等文档业务多集中在会计身上,业务量之大可想而知。在那个没有电脑、计算机、文印设施的年代里,大量的文字、文印业务全凭手工刻写的蜡纸、铁笔、钢板、油印、蘸钢及一面十三档头的老算盘来完成。
说起用手工刻印的蜡纸,看似简单,实际上是一项费劲的手力活。首先把蜡纸平摊在钢板上,然后用铁笔把事先草写好的文稿内容一笔一划地刻写在蜡纸上??绦词?,透薄的蜡纸置于锋利的铁笔与坚硬的钢板之间,稍有不慎,即会带来一笔之损、全纸尽弃的麻烦。所以在刻写时,要把握字体端正,手力均匀,刻速有度。尤其对各类图表、阿拉伯数字、百分比率等曲线符号类字体更要注重手法的技巧性,以免由此带来的纸面破损现象。
蜡纸刻写好后,平摊在印刷纸上,一手按住蜡纸的沿端,然后在蜡纸上面涂上适量油墨,用扁平刷帚将油墨均衡平刷,这样一纸一刷把文稿资料一张一张刷印出来。待刷印完成后,把内容完好还可续用的蜡纸浮贴在阴蔽处,以待下次再用,这样可节省刻印的工费成本。
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大,原来的纯手工印刷适应不了业务需要,后来,村里添置了一台小型手工油印机。实际上,手工油印机与手工刷帚印刷的原理差不多,构造也非常简单,增加了一个机盘、一个滚筒和一个丝网,丝网的四周各有一个卡住蜡纸的夹子。使用时,把空白纸放在盘子里,把刻写好的蜡纸夹在丝网下,往下按住丝网,使丝网和蜡纸紧紧贴在一起,再在丝网上涂上油墨,用滚筒上下来回转动,即能把资料较快地印出来。
手工及油印机印刷出来的资料不易立即干燥,要有一段短暂的晾干时间,否则,会把印好的资料和手上弄得油迹斑斑。在多年的刻印过程中,这种沾污油墨的现象也?;崤龅?。不过,那股油墨的香味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匾淦鸬背蹩绦从陀〉哪切┳柿?,似乎依然还在散发着缕缕油墨香。
在办公桌上与蜡纸油印机相伴的还有那几支小巧朴实的“蘸钢”?! 罢焊帧币渤普焊炙?,它在文化用品领域里有过一段值得回忆的历史。在钢笔、圆珠笔问世之前,人们写字的工具一般只有毛笔。而用毛笔蘸墨汁一次只能写几个字,且笔划太粗,携带又不方便。大约在十九世纪末,人们才发明了蘸水钢笔,后来都习惯地称之为“蘸钢”?!罢焊帧笔悄7旅噬杓频?,由木笔杆与金属材质的笔尖两部分组成,笔尖只能储存少许墨水,底端的笔尖与现在的钢笔尖差不多。
“蘸钢”的成本与制作工序没有钢笔和圆珠笔那样复杂,它的功能原理与毛笔有相似之处,比毛笔更适合携带,使用后也无须立即清洗,且使用的墨水量也远少于毛笔,加上很适合书写小字。用“蘸钢”写出来的字在硬笔书法艺术上也别具一格,它的笔划细而有力,色泽浓淡相宜,还有枯笔与留白的效果。因为“蘸钢”在刚蘸上墨水时写出来的字笔划颜色深浓,待笔尖墨水渐渐少去后,笔划的颜色会逐渐谈去,从整体上看,有一种独特的书法效果与韵味,所以在当时广受人们的使用。
但是,用“蘸钢”写字确实也有不少麻烦之处,如为了蘸墨水必须经常写写停停,有时一不小心会把墨水滴染在纸面上,甚至还会碰到笔颈松动、笔头掉落现象,因此不大适合书写长篇文章。但它也有好些适用的地方,如领导干部在文稿文件上作批示,学校老师批改学生作业,医生开具病历药方,财会人员记事记账等都需要用到它。
随着钢笔、圆珠笔、铅笔的问世并快速普及,“蘸钢”的种种缺点更加明显,人们也陆续放弃使用它,“蘸钢”也由此逐渐地退出文坛舞台,冷落到全部淘汰消失。但无论如何,“蘸钢”曾是很长时期里一种十分流行的书写工具,为社会、为文化工作作出过重要贡献,我们不能彻底忘记它。
民间有“左手算盘右手笔,毫厘丝忽在珠中”之说(一丝等于十忽),是对古时帐房先生技艺及算盘功能作用的评说。
算盘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项重要计算工具。据史料记载:“珠算”一词最早见于东汉著名数学家徐岳的《数术记遗》,其中说到:“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经注释其大意是:把长方形木板刻成三部分,上、下两部分是停游珠用的,中间一部分是作定位用的。每位各有5颗珠,上面一颗珠与下面四颗珠用颜色来区别,后称之为“档”。上面一珠当五,下面四珠每珠当一。到了北宋时期,发明了串档“珠算”。在长方形木框中的上下两档中间嵌上细杆,杆上串有算珠,可沿细杆上下拨动来完成算术运算。
算盘使用灵便,计算准确,它的运算口诀顺口有韵,便于记忆。算盘的口诀分为加、减、乘、除四大类型。加法口诀为六加26句;减法口诀为六减26句;乘法口诀又称大九九口诀,例句如一一得一至九九八十一等81句;除法口诀稍加复杂,它有归除和商除之分。什么叫“归除”?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叫“单归”,除数的首位叫“归”,以下各位叫“除”。归除法口诀有九归、退商和商九三种:九归口诀共61句,退商与商九口诀各9句。算盘(珠算)除熟记口诀外,还有40多处操作术语,虽与计算数据无直接关系,但也需略领其意。
说句实在话,算盘(珠算)对我来说是一知半解“半瓶醋”。因为我没有经过专业科班学习,只是在小学阶段学过一些简易的加减法知识,要担起全村办公室及财会工作,可以说是举步维艰。面对全村如此重任,面对这面小小的十三档算盘,我开始在实践中自习珠算知识。无论春夏秋冬,在多少个日日夜夜里,通过翻阅资料、请教行家、记背口诀、练习指法、试摆直式等方法的勤学苦练,逐渐掌握和熟悉了算盘的基本知识和运算技能。后来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中不念口诀也能做到快速自如,正确无误,村办公室及财务村务等各项工作做得井然有序,声及周边乡村。功夫不负有心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村的财会村务管理工作,包括我本人业务知识技能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并在全县农村财会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介绍。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盛世中国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手机电脑云服务普及,各行各业进入了电机自动化,智能数字化,信息网络化的高科技时代。盛极一时的“文房三宝”已成了博物馆里的古董,渐渐地遗忘在人们的记忆中??赡切┥⒎⒆庞湍逑愕睦阶郑ズ懦脸聊恼焊直食T谀院V懈∠?,那清脆的算盘声时在耳边回响。作为亲历者,虽然当年刻蜡纸、捏蘸钢、拨算珠的手指已渐显生硬了,算盘的口诀也尽遗忘了,但始终难以忘却那段绵绵的伴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