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洁
 
  都说江南多情,不说娇美若百花,也不说柔情似水,单说那河边普普通通的柳,就有说不尽的娇,道不完的情。
 
  柳树的枝干旁斜逸出,没有一棵是规规矩矩朝上生长的,再加上柔软细长的枝条和柳叶,反倒成就了它婀娜多姿的美名。春来穿上一身绿衣,整齐地排列在水边,微风一来,千万枝条如流苏,如长发,如珠帘,随风摇曳,姿态万千,美丽不可方物。就好比江南女子,温柔、婉约、美丽。正如贾宝玉形容林黛玉的那一句:行动处如弱柳扶风,娴静时如娇花照水。弱柳扶风也就成了娇美女子的姿态,柳树也成了美丽女子的象征,为此还衍生出了许多以柳为喻的词句,比如杨柳细腰,比如“芙蓉如面柳如眉”……
 
  柳树不仅美,生命力还很顽强。“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只要是泥土,不管是贫瘠还是富饶,插下一根枝条,就能焕发出新的生命。这种特质让它在春天最早发芽,满眼都还是枯寂的时候,唯有柳树嫩黄点点,叫人看了充满希望,心生喜悦,油然生出一种苦尽甘来、未来可期的欣慰,也难怪古往今来那么多的文人墨客喜欢它。《诗经·采薇》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告诉我们,他离开的时候是春天,杨柳成行、枝繁叶茂的时节;“沾衣不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杨柳风即是春风;“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诗人认为只要种了柳树,春天就会降临玉门关。由此可见,柳树在世人的眼中已经是春天的象征。
 
  大概就是因为柳树的美丽和顽强深得人们的喜爱,使得柳树随处可见。又因为“柳”与“留”同音,它便有了另一个作用——表达人们的依依不舍之情?!傲汲?,玉骢难系”,崔莺莺送别张生时,折了最长的柳枝,只可惜没能拴住爱人离去的马蹄。从此茶饭不思,为伊消得人憔悴;“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长亭外,送别处,柳树的枝条已经被折?。弧俺ねぢ?,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如果把因为送别而被折下来的柳枝连起来,估计已经超过千尺了。可见折柳送别在古时是多么常见,甚至长安东的灞桥柳一度曾被折秃。
 
  只可惜,该走的不能留,折一枝杨柳送与君,愿君他乡若柳存。只是,漂泊在外,又有几个能像柳树一样迅速就地扎根?在家千般好,出门样样难。想家、思乡似乎成了游子的底色,只是,此时即使折一支杨柳在手,也已经没了挽留的人。相思无处寄,托与《折柳曲》。“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平生不弹《折柳曲》,闻听便是思乡情。
 
  其实,何止是古人。离家经年,犹记得河边的柳树姿态柔美。柳树下,我戴着柳枝花环跑在前,弟弟追在后,依稀还能听见稚嫩的嗓音焦急地喊:“阿姐等等我,等等我……”
 
 
 
 
责任编辑:骆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