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海霞
三十六洞是老百姓对诸暨高湖滞洪水库分洪闸的日常称呼,这个称呼很直观地说明了闸门的数量。
老的三十六洞原先在城关的江东。从1954年开始,一直到1995年,这样一座水利设施一直位于目前城市广场所在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制约了诸暨城市的发展。
从普通百姓的记忆来说,三十六洞更是一个地名。
一
上世纪90年代,老三十六洞还曾是陈璜方向汽车的临时??空?。那时,城关人说三十六洞,说浮桥,新进城的人是听不懂的。地名的意义也正在于此:物体消失了,然而名字还在,就好像是血脉有了延续。一个地名往往承载着一段历史一段往事,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不能消融的一部分,是历史从根处散发出来的气息。
我们早年记忆中的城关永远是灰蒙蒙的。到三十六洞去坐招手车,每每都有三五辆车停着。售票员朝每一位看向她们的行人高声招手:“来来,出发了!”司机适时地把车往前开一开,但是等你上车了,它又不走了。等到又招来一个犹豫的顾客,司机就又把车往前拱一拱。就是这样,经常要等很久,车才会真的出发。
那时的三十六洞,杂乱、灰暗,作为一个心事重重、归心似箭的过客,也没多少心思观察周遭。在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人们是如何在车上打发那段难熬的时间的?更多的可能是和司机和售票员一样:把目光投向每一个走过来的行人,眼神是热切的、期盼的。那个时候,坐在车上的人和售票员、司机成了一个共同体。
这是个体记忆中的三十六洞。
二
而作为城市记忆,三十六洞还有着更多的枝枝丫丫。
说起诸暨人和浦阳江的水患斗争,那正是一条“巨流河”?!叭鎏艚谢侍?,一夜雷雨路行舟”,就是诸暨的真实写照。翻《诸暨县志》,浣江发大水是自明代以来被频繁写进史书的大事。诸暨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治水史。据张仲透《情系浦阳江》记载:从1034年到1949年的915年中,共发大洪水84次,县城进水13次,旱灾33次。
1950年6月24口,城区北庄畈决堤,洪水找到缺口,滔滔成就一片汪洋,诸暨火车站被淹。那个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党政领导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剿匪反霸,恢复社会秩序”中。洪水淹没浙赣铁路,铁路被迫停车7天,事件震动了国内外。从此每到汛期,浦阳江诸暨段成为省政府心头上悬着的事。
按照“上蓄、中分、下泄”的指导方针,老三十六洞按10年一遇的标准设计于1953年6月完工。这个时候确切地说只能叫“三洞”,也就是说进水坝只有3个孔,但每孔宽32米;属半控制性工程,分洪时临时挖开土坝。这显然是太落后了,无法保证分洪的准确和安全。上级专家指出要改为全控制性工程,改建进水坝闸门。
1954年5月4日,改建完成,3孔成为36孔,每孔3米。至此,老三十六洞正式成为江东的一个地标。
完工后不到一周,那年的梅汛提早到达,一时,滚滚洪水从上游奔涌来袭。5月9日早上6点,浣江水位到达14.06米,老三十六洞开闸分洪,与此同时,炸开高湖南渠堤埂。洪水通过4.3公里的行洪道奔入地势低洼的高湖滞洪区域。经过25.5小时的分洪,浦阳江水位下降,但高湖的2.2万农田和25个自然村被淹。
不久后的26日,以及次月16日和18日,这一年,刚刚建好不久的老三十六洞共有4次开闸分洪,保障了浙赣铁路的安全,化解了两岸的洪涝威胁,包括中下游(也含萧山)50万亩农田。
这年后,1955年、1956年和1962年还有三次分洪。老三十六洞从存在起到移位总共泄了7次洪水。
谢天谢地,没有更多次。
1995年,存在40余年的三十六洞移位改建,于11月拆除。1996年,新三十六洞建成。其实新的三十六洞有一个真实名字叫“双江潭分洪闸”。
三十六洞的移位,县志上虽只有短短几行字,但从提出设想到真正实施这中间经历的一切却是一部长篇小说。
1988年,走过34年的风雨路,老三十六洞因分洪能力偏小面临改造。当时诸暨水利水电局提出了两个方案:原址扩孔或者在双江潭增建分洪闸。
这两个方案各有千秋,各有优劣,这让时任县水电局局长的何国梁难以抉择。最后他提出了一个具有创造性的、前瞻性的设想:三十六洞能否移位改建,既提高城市防洪能力,又给城市发展让出空间?
这一设想很完美,但是,技术上可行吗?没有技术上的支撑,再好的设想也是空中楼阁。这样一座事关城市防洪大业的设施出不得一点差错。浦阳江在茅渚埠桥一分为二——东江和西江,又在湄池合二为一。把三十六洞移位到东江,要考虑到东西江分流时的水位、流量、淤积以及洪水通过太平桥段等问题。
意见难以统一,在激烈的争论中时间跨过了五年。
最后经过各方专家计算、论证,三十六洞移位改建在技术上是可行的,面临的问题都可解决,但到底是移还是不移?在省水利局召开的最后的会议中,以19票赞成、13票反对、一票弃权的结果最终决定了移位改建。
三
春日里的某天,我信步走到新三十六洞所在地,看它静静卧在高湖水库管理处的门前。每天,住在明珠花园的人们从城里回来都要经过新三十六洞的桥面。
从地图上看,新三十六洞是一条叫作027乡道的起始部分,它兼作桥梁的作用。同时,027还通往大埂头村和燕尾山村。这条乡道起于新三十六洞,止于东三环路。与以往不同,现在027上的车流变得密集,很多去往绍诸高速的车辆都会从这里经过驶入三环。闸门的外面就是高湖滞洪区域:一大片青绿色的田地。从肉眼看,人们无法感知高湖的海拔其实远远低于城关,落差竟达七八米,泄洪时,这一区域能滞洪水5800万立方米,而且浦阳江里的洪水无须经过长长的行洪道就能直接进入高湖。
三十六洞移位后,诸暨掀起了兴修水利的浪潮:太平桥改建、河道拓浚、标准堤建设……并且还走出了一条“开发性办水利”的新路子。
现在,新三十六洞已经不新,一晃也已过去多年。它毫无例外和世界上所有的建筑物一样,在时光的磨砺中显出斑驳和陈旧。
但是新三十六洞仍然是一个地名(虽然新三十六洞只有14个孔,每孔宽6米),很少有人知道它的真名叫双江潭分洪闸。就好像人名一样,记得绰号,真名反而被遗忘了。
?。ú慰际榧骸兑唤朴菩创呵铩贰肚橄灯盅艚贰吨铘呤兴尽罚?/div>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