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海霞
 
  那时,望江酒楼在太平桥西头。那时,太平桥还没回到太平桥的叫法,而是仍在沿用1960年改建成三孔空腹式石拱桥后的叫法:诸暨大桥。
 
  上世纪80年代初的诸暨城关,有一条繁华的街道叫做半爿街?!吨铘呤谐窍缃ㄉ柚尽飞鲜钦庋锹嫉模罕苯哟笄怕?,南连解放路(即浣纱中路)。长120米,宽20米。沿街有新华书店、交通局、钟表店、朝阳理发店、大桥饭店等。半爿街显然很短,但是因为紧靠城市的心脏——红旗路,所以店铺林立。
 
  望江酒楼前身为东南饭店。东南饭店除了经营酒菜面饭还有客栈,有十来个房间。老板叫楼庭东,他有一个漂亮的女儿,被称为“东门小姐”,美名甚至在上海都很响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饭店实行公私合营,东南饭店被改为国有饭店取名望江酒楼。
 
  1981年的一天,望江酒楼里走进四五个年轻人。他们围着一张小方桌,向老板要了一大盘花生米,每人一碗炒年糕以及用蓝边大碗装的状元红老酒。几个人小口喝酒,大声说笑。这是朱建国和他的朋友们在1981年的望江酒楼里经历的青春往事。
 
  那时,他还只有20岁,刚刚参加工作,在一家企业任会计。
 
  现在朱建国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副总。在会计和副总这两个职位之间,时间已晃过了40年。
 
  望江酒楼名为酒楼,其实很小。朱建国回忆:“酒楼是一幢木结构的二层建筑,木地板装饰虽然不算高档,在当时应该是显得有些与众不同,不过它与现在的油漆地板可完全是两回事。但临江一面通体木框玻璃窗就算是最有特色了,也最奢华。之所以有特色,是因为透过玻璃窗浦阳江尽收眼底,不时还有小客轮和货运船从桥下通过。当时还有客轮可乘坐到王家井和湄池呢。酒楼倚墙而建,身临其境,别样舒畅,还紧靠诸暨大桥,热闹非凡。”
 
  在我们看来,酒楼名字也取得好?!巴北取氨踅薄颁浇币凶?。
 
  我们能想象朱建国的回忆:一家木结构的小楼,临窗一江水,一碟花生米,一碗老酒,还有一群可爱的朋友。望江酒楼之所以进入朱建国的个人史中,是因为他在怀念一个时代,一种情谊;是那种一个人结婚后、成熟后不管如何寻找都无法找回的状态和心境。
 
  这就是望江酒楼赋予朱建国的意义。
 
  同样的,在老周心中,望江酒楼也有故事。
 
  老周回忆自己经常和同是单身的同事一起到望江酒楼吃饭的情境。七八十来个人一起涌进酒楼,上到二楼的包间,楼梯和搁板就发出吱吱嘎嘎的欢叫声。吃饱喝足后,老板进来结账:只见他举着一根手指头点着桌上的空盘子,然后报出了价格。再次去,这班吵吵闹闹的年轻人中不知是谁灵机一动,把一只空盘子刷地丢进了浦阳江。全桌人马上爆发出一阵心领神会的笑声。之后,每次去,到最后结账时他们的桌子上总会少那么几只盘子。
 
  那时已经是上世纪80年代末期了。
 
  80年代初,朱建国的工资是三十多元钱一月,上缴家里后,每月能在望江酒楼和一起手工编制报表的年轻同仁喝个小酒,谈谈天地,吃上一碗炒年糕,偶尔点几个炒菜,对他已经是很奢侈的事情。望江酒楼价格实惠,环境又好,常年门庭若市,可以说慰藉了一代工薪阶层的年轻人。
 
  电影《入殓师》里有一家开了五十多年的“鹤乃汤”澡堂,泡澡水坚持用柴火烧。那个殡仪馆工作的烧炉工曾满足地感叹那是全日本最好的澡堂子。老板娘虽然年事已高却不愿听儿子的话关掉“鹤乃汤”,仍然一个人操持忙碌,最后无声无息地倒在了搬柴火的途中。
 
  她想用尽最后的力气保住小镇人们的记忆。如此可贵,又如此温柔!
 
  望江酒楼虽早已消失。但在它慰藉过的人中,有人拍下了它的照片,留存至今。
 
  在时间里,所有的东西都在消失,犹如一开始就陷进沼泽,虽然沉入缓慢,但都有没顶不见的一天。
 
  幸好我们还有照片,还有记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