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卫明
如果不是那一次广西北海边巧遇采珠女阿娇,那么,我至今都还以为,文友天下霸唱的疍户传奇为小说家言,纯系向壁虚构。
在天下霸唱所著的“鬼吹灯系列”之《南海归墟》中,生动描写过十分古老的采珠一族,称之为“疍户”。
不知始于何时,在南海边上有那么一些碰海人,身怀绝技,深潜碧海,龙宫摘珠,九死一生。他们代代承继,留下了“疍户”的身份和桩桩传说,不为外界所知。
后来我查过资料,得知疍户旧时称为蛋户或疍民。蛋户还称蜑户,古时蛋同“蜑”。蜑人散居在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带,向受封建统治者的歧视和迫害,不许陆居,不列户籍。他们以船为家,从事捕鱼、采珠等劳动,计丁纳税于官。明洪武初,始编户,立里长,由河泊司管辖,岁收渔课,名曰“蜑户”。清雍正初,明令削除旧籍,与编氓同列;辛亥革命后,临时政府通令解放贱民,蜑户也在其内。也许受此习俗影响,蛋户亦指惰民,或者谓之不务正业的游民。
一个独特的群体,本来就游离主流社会,时光里连个背影都模糊不清了。这些存活在天下霸唱世界里的人物行迹,以及诡谲复杂的行规风俗,更多罩着神出鬼没的玄幻色彩。读罢掩卷,总免不了诘问:这一切到底有几分真实?
作者三缄其口,文字又语焉不详,愈发撩拨着人去一探究竟。
也是天赐良机,早早成就我一次面对面接触疍户后人的机缘。
当然,我与神秘的“疍户”相遇时,天下霸唱的小说还远未问世,机缘得之于一次劳模的北海疗养。
那是一个初秋的傍晚,我离开团队,独自踽行于滨海大道。碧涛撒入满目碎银,树树椰风清冽甘甜,正陶醉时,迎面走来一群卖珠姑娘,裙裾飘飘,银饰叮珰,其中那位瓷人般格外美丽的“头儿”叫阿娇。
采珠女卖珠不同于常见的游贩兜售小商品,珍珠金贵,她们自然矜持。一番介绍,知我来自珠乡,亦有些见解,珠女们破例给予路边亭中聚聊的恩赐。
也就是在这次闲聊中,我平生第一次知道疍户当年的真实存在,以及他们行规风俗鲜为人知的秘闻。
在海珠著名产地合浦,至今仍然传承着古老的采珠方式,以及以此为生的群体。阿娇的祖上就是采珠疍户,以船为家,以海为田,风里来雨里去,在凶险四伏的波涛中讨生机。
直到阿娇十七岁那年,家里发生了重大变故,也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
那是一个明月皎洁的晚上,阿娇唯一的哥哥与往常一样,独自驾舟漂进大海的深处。因为采珠者都知道,月盈之夜,海中的珠蚌都会壳开双面,贪婪地采集月华,发出熠熠寒光,在海底深处呈现着谲异迷离的景象。此时采珠,似乎唾手可得。
当然,与采珠人一起循光而至的有凶猛的鲨鱼,还有笼罩了几辈子的神秘魔咒。在古老的传说中,海神会派出夜叉看守明珠,觊觎者十去九难回……总之,此时此刻,凶险无比。
阿娇说,圆月之夜,大海之下的鬼门关会悄悄打开。那寒光莹莹的月光,没有诗意,只有恐惧,其实就是夜叉手上的冥灯泛出的光亮,令人又欲罢不能。
疍户总有那些拿命一搏的勇士,舍不得放弃这赌一把的机会,迎着月色的清晖,走向大海深处,毫不犹豫深潜下去……
阿娇的哥哥就是这样的勇士。只不过,十赌十空,每次只能捞些豆粒小珠,换来一家的粗茶淡饭。
既然是一场赌博,哥哥总不甘心一次次被海神牌局戏弄。他要凭着自己的坚忍与固执,抽出那张大牌,一夜暴富,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渐渐地,阿娇长大了。与她渐渐长大的还有对大海的惧怕。她怕月亮的圆满,她怕大海的呼叫,还有一种预感:哥哥总有一天会出事。
月又一次圆了,是满月。微风推着碎浪,水天相接混沌一片,大海更加迷人又诡异了。
阿娇藏着的宰鲨刀,哥哥轻而易举找回了。阿娇收着的缆索,哥哥不费吹灰之力挖出了……当一切挽留眼看就成徒劳时,阿娇疯了一样,大哭大闹,抱住哥哥的大长腿就是不让走。
哥哥笑着,说大海有一副珍贵的嫁妆等着,是为你妹妹备着的,我取取就回。
阿爸阿妈也觉得今天的阿娇反常,上来劝解。说着说着,阿娇听得出来,父母有了怨言。因为久已成俗的疍户规矩里,亲人出海不得哭闹,否则不吉。
月亮升起来了,远远看去,就是一枚硕大的海珠,散发着让人欲罢不能的吸引魔力。
与往常一样,哥哥走得大大咧咧。阿娇至今存着刻骨铭心的烙印,则是哥哥投向大海时的背影很长很长。
月夜下怎么会有人的背影呢?每一次,阿娇触及,惊悸莫名,仿佛总被蝎子蛰了一下。
疍户碰珠,最怕弄出响动,一切需要悄无声息进行。阿娇悄悄地尾随着哥哥,直到那只两头尖尖的蚱蜢珠船彻底融入大海,也没离开。她要在滩头枯坐,等待着哥哥驾船上岸。
然而,悲剧还是发生了。阿娇的哥哥在那个月夜再也没有回来。
正当一家人沉浸在悲恸的时候,阿娇也失踪了。
疍户时分时合,而一旦抱团就是摊上了大事。这样的海难,户户都当自家事,人人自告奋勇驾舟出海,寻找阿娇兄妹。大家知道阿娇倔强如同男儿,肯定下海寻找失踪的哥哥去了。
经过漫长又焦虑的捜寻,人们终于看到阿娇从水里浮出,并紧紧抱着已经死去的哥哥。又惊又喜的人们,七手八脚把已经虚弱不堪的阿娇拉进船舱,又把她哥哥系于船舷——疍户有禁忌,海难之尸不得进舱,生怕晦气跟着上船。
更惊奇的事出现了:阿娇的哥哥脚下有一个面盆大的巨蚌,紧紧夹着,直至拉出水面死也不放。众人这才明白,阿娇哥哥丧身在这个蚌上。剖开巨蚌,取出一粒比鸽蛋还大的夜明珠,价值连城!
这颗海珠引来不少珠宝商的垂涎三尺,阿娇一家不为所惑,一直供在她哥哥的牌位灵前。
从此,阿娇成为疍户中有史以来第一个采珠女。
我曾问过她,女孩子碰海,难道没有恐惧?
阿娇平静一笑,说开始怕过,但想到自己有阿哥的灵魂护着,鲨鱼来了给它剖膛,龙王来了给它作揖。
好一个“女汉子”!
说话间,太阳跃入了海里。珠女们见游鸟投林,也急着回家。她们撺掇阿娇把我带到她家里,好细细絮述传奇故事。
阿娇倒也落落大方,当即邀请。在她手指处,一辆白色本田轿车停在林荫下,不用说,这是她座驾,也是碰海采珠业绩之一。
我反而有些忸怩,借故婉辞。
“也好吧,随时欢迎你这个记者哥哥来我家采访。”随着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阿娇载着小姐妹们,驾车融入万道霞光中。
时光荏苒,匆匆十年。我再也无缘践约,却时常得悉阿娇的信息,欣喜之余也不时默默祝愿这个采珠女龙宫探险,如同囊中取物,并将珍珠的美丽永驻。
阿娇有幸,她是疍户的那颗最璀璨夺目的珠玑,也是月亮女神垂下的一粒泪滴。
这样的泪珠跃入大海,仿佛回到了故乡。此时,妈祖庇护,许其不死。我坚信,即使前面堆起了万顷波涛,神衹也为她辟出坦道,任由出入,尽兴遨游。
在阿娇的家乡广西合浦,不仅是海珠的故乡,更是文化的富矿。其实,早在与阿娇相识之前,我就知道了“合浦还珠”的成语,老师释义是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北海之行,意犹未尽,翻读古籍,始知它出自《双珠记·母子分珠》。东汉时期,合浦郡盛产珍珠闻名海外,当地老百姓以采珠为生,贪官污吏趁机盘剥,使得珠民大肆捕捞,珠蚌产量越来越低,饿死不少人。汉顺帝刘保派孟尝当合浦太守,他革除弊端,不准滥捕。不到一年,合浦又盛产珍珠了。
合浦产海珠,冠绝各大洋。而今,阿娇的家乡几乎每年都会举办国际釆珠节,她一定是节日活动中吸睛无数的明星。从慕名而来的滚滚商旅中,阿娇看到了商机,率先创办珠家乐,又推疍户潜海体验项目,风生水起,带富了合浦。
一片神奇的大海,就被阿娇和她的闺蜜们这样发现并造就了出来。在自己发现和造就的大洋里“碰?!?,阿娇们釆出的“珠王”一次次被刷新。
于是,我知道,这片神奇的蓝海,叫文旅创富。
责任编辑:骆 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