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平
 
  诸暨马剑镇有一僻静的小山村——石门村。三面青山环绕,呈U字型,涧水潺潺,曲道通幽,山光悦鸟,一径出入,胜境自臻。这里居住较多的是方氏后裔。世代靠山吃山,曾以纸为业。如今村民通过盘活闲置农房和新建住宅,办起了民宿,成为红色旅游的打卡地。村口令人注目的是方氏宗祠,宗祠中曾有一块“状元匾”,署为远祖元英先生。另有“少微朗曜”一额,可惜现皆已不知去向了。我曾问询村民,但鲜有人知。知之其为金萧支队的成立之地,而不知元英祖先其人其事。
 
  为证实“状元匾”和“少微朗曜”额的真实性,笔者寻找查阅有关资料,终于找到了原绍一中老师姚轩卿所著的《鱻公式随笔》,其中记载了相关情况:1939年抗战时期,绍兴沦陷,他携全家避难到马剑,期间专门游访过石门方氏宗祠,亲眼见到过上述两块匾额,并写成随笔。其曰:“石门,距马剑十里许,余与少浑往游……余等入憩方氏宗祠,见有状元一匾,署为远祖元英先生。宗祠中悬有少微朗曜一额,余则无可问矣……”据此可知,“状元匾”和“少微朗曜”额确有其事,并曾悬存于祠中无疑。
 
  那元英先生又是谁?与石门方氏有何关联呢?经过查证:才知是大名鼎鼎的唐代著名诗人方干。方干(836-888),字雄飞,谥号玄英,桐庐人,除此之外还有多种称号:唐末名儒、彦琼、方三拜、缺唇先生、補唇先生、方开袴、白云上士等。故匾额中所提的“元英”就是“玄英”即方干,一字之差可能是后人由于谐音而引起的误解。且依现存的《方氏宗谱》记载,元英(玄英)即方干,是石门方氏的始祖。
 
  方干幼年时即有清俊之才,擅长写诗。有一次因偶得佳句,而一时欢喜雀跃,不慎跌破嘴唇,从此留下兔唇,人呼其为“缺唇先生”。方干因缺唇,因此也就影响了他后来的仕途。宋何光远《鉴戒录》记载:“干为人唇缺,连应十余举,有司议曰:‘才则才矣,不可与缺唇人科名’?!彼疽槭堑笔钡闹骺脊?。在姚轩卿的《鱻?随笔》中也记载:“按先生方干,字雄飞,为唐诗人;惟性喜凌侮,不谐于俗,貌寝,兼以缺唇,有司不与科名?!焙蠓礁删俳?,钱塘太守姚合视其貌陋,缺唇,卑之,又被拒之朝廷之外,名落孙山。故懿宗咸通中,三十五岁的方干仕途无望,隐居会稽鉴湖。虽有识才之人,竭力向朝廷推荐,但终因唐末的朝廷腐败,又嫉贤妒能,方干一直没有被起用。后人赞叹他“身无一寸禄,名扬千万里”。文德元年(888年),贫困潦倒的方干客死会稽,归葬桐江(桐庐)。直到他死后,宰相张文蔚奏文对不第的十五个名儒追赐进士,方干是其中之一,这总算给了他一个“进士”的名分。所以,方干非所谓“状元”也。后其门人相与其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方干诗集》传世?!度剖繁嘤蟹礁墒?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淳安),绘方干像于严陵祠。
 
  方干多为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如《赠喻凫 》:“所得非众语,众人那得知。才吟五字句,又白几茎髭。月阁欹眠夜,霜轩正坐时。沈思心更苦,恐作满头丝?!庇秩纭吨星镌隆罚骸拔凑矍嗲喙?,吟看不思休?!北泶锪怂非笳酃鸬木僮又椤!肚镆埂 罚骸岸群杈?,欹枕已三更。梦破寂寥思,灯残零落明??沾跋性律谋诰渤嫔?。况是离乡久,依然无限情?!北泶锼枷缰?。后他有《山中言事寄赠苏判官》诗:“寸心似火频求成,两鬂如霜始息机?!北泶锪硕越考暗诘淖非螅酵贩琢瞬庞型巳粗?。唐代文学家孙郃,称其诗:“如仙葩之秀,异于?;?。仙人灵龟之鸣,不同凡响。江南未有及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方干诗:“气格清迴,意度闹远。于晚唐纤靡俚俗之中,独能自振,故盛为一时所推?!?/div>
 
  至于方干的籍贯问题,有多种说法,至今尚无定论。一说祖籍为桐庐。据元代辛文房的《唐才子传》和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文学家大辞典(1996年)记载:“方干,唐代诗人,字雄飞。睦州桐庐(今浙江)人?!?990年《桐庐县志》记载:“方干,字雄飞,祖籍新定(建德),迁居桐庐县鸬鹚源(又称白云源,今芦茨乡)。”二说方干祖籍是建德。据清《全唐诗》和唐刘克庄《后村诗画》以及1983年《中国大百科全书》记载:“方干,唐代诗人,字雄飞,新定(今浙江建德)人?!比捣礁勺婕谴景?。据唐代诗人孙郃《方玄英先生传》、1992年中华书局《中国文学家大辞典》、1984年《浙江省淳安县地名志》以及1989午《淳安县志》均记载:“方干,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div>
 
  以上三种说法,20世纪90年代有关专家对“方干祖籍为桐庐”提出过质疑,而对方干祖籍为淳安有一定的共识。认为与方干同时代人孙郃《方玄英先生传》中的说法较为准确。且孙郃与方干为好友,孙郃写“方干,新安(淳安)人”,还考证了李频籍贯也是淳安,居寿昌。在《新唐书》卷二0三《李频传》中记载:“频与里人方干善。”李频与方干为至交,李频与方干为“里人”即同乡,由此也可证实方干的籍贯为淳安。从上述资料分析考证,笔者也赞同此观点。
 
  至于方干的出生地,现尚无明确的记载。据桐庐《桐江白云源方氏宗谱》记第一世肃公之子方干字雄飞,号玄英,为白云源方氏始祖。桐庐县合村《龙山方氏宗谱》记载,方干之父方肃居富春江鸬鹚源的白云村,生有三子:辉、干、羽。方干为方肃第二子,方肃是从淳安入赘桐庐章家并迁住桐庐。从此看,方干出生应该在桐庐。方干中年后居住绍兴,卒后安葬在桐庐,并桐庐有方干墓,这是叶落归根,符合古代行归葬故里的习俗。另外据姚轩卿著《鱻 随笔》中记载:“曾记癸酉春,余在严陵,与逸樵溯七里泷,登东西两台,旋由台麓渡江而南,谒宋处谢皋羽墓,复东行三里许,为白云原,(一名芦茨原,今名鸭鹚埠)乃元英先生故里,墓亦在焉(土名蟹钳)……”由此可以证实诸暨马剑镇石门村方氏祖先应来自桐庐。
 
  方干于会昌三年隐居鉴湖某处,共有40多年,直到老死。后人称其居住的地方为“方干岛”。但绍兴鉴湖那么大,“方干岛”在何处呢?未见有明确记载?!胺礁傻骸钡奈恢?,历来说法不一。至今还是有两种说法。一是认为“方干岛”在古会稽县的东鉴湖,二是认为“方干岛”在古山阴县的西鉴湖。明万历《绍兴县志》记载,“方干岛”在东鉴湖。后人皆以此为据,多数文章中写“方干岛”在绍兴东鉴湖。但南宋《嘉泰会稽志》(拾遗)中记载:“笋庄,方干越中诗云:沙边贾客喧鱼市,岛上潜夫醉笋庄。潜夫乃干自谓也?!庇钟小段鞯貉允隆吩疲骸八昙朴惺碧硐鹄酰囊话朐跐O舟。今人但谓之方干岛。”这里把两首诗联系在一起看,又说明方干居西岛。且笋庄在西岛上,西岛在古山阴的西鉴湖。
 
  明代绍兴人祁彪佳《越中园亭记》中的《犬有庄》记载:“属徐龙环先生艺树地,居鉴湖中,三山在望。旧传方干曾隐居于此?!比凶敲鞔炝分质鞯牡胤?。三山是指韩家山、行宫山、石堰山,离三山不远处即西鉴湖?!吨谙阍啊分屑窃兀骸凹菊姘氲?,方干岛,映带左右”。“季真”为贺知章字,季真半典在西鉴湖,与方干岛“映带左右”,说明方干岛也在西鉴湖。又有《柳西别业》中记载:“鉴湖之宾三山下,有村曰壶觞,古方干里也。”壶觞正好在三山下,即西鉴湖这边,可能当年方干就住在西鉴湖。
 
  另外,方干在《湖北有茅斋湖西有松岛轻棹往返颇谐素心因成四韵》中的诗:“湖北湖西往复还,朝昏只处自由间。暑天移榻就深竹,月夜乘舟归浅山。绕砌紫鳞欹枕钓,垂檐野果隔窗攀。古贤暮齿方如此,多笑愚儒鬓未斑?!逼渲行吹降摹八傻骸奔次盼鞯罕鹈4邮锌梢钥闯龅椒礁梢釉诩?,湖的北面有一座茅草书房,湖的西面有一座松岛,每当风清月明之时,带着小儿和老人,撑一支轻便的小船往返于书斋与松岛之间,使他过着淡泊名利的生活,心情非常惬意。据此也可推断出方干在“湖北”“湖西”可能都有居地,并在东西鉴湖都住过,或者说方干在东西鉴湖都有岛上别业,并非只是一处。但这仅仅是一种推论和分析,正确的定论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究。
 
 
 
责任编辑:骆 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