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舒雯:1995年11月出生,大唐街道何村人,现为“枫桥经验”陈列馆副馆长。她将“枫桥经验”陈列馆作为宣讲主阵地,用质朴平实、幽默风趣的语言将“枫桥经验”60年来一脉相承的发展历程和与时俱进的时代价值精准“翻译”成群众语言,让听众在轻松愉快中,理解“枫桥经验”深刻内涵,在掌声、笑声中,获得精神洗礼。尤其在宣讲“八八战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中表现突出。曾获诸暨市青年理论宣讲暨微型党课大赛二等奖、“最美诸暨人”等荣誉。
  
  ■融媒体记者 徐晨晨
  
  最近,前来“枫桥经验”陈列馆参观学习的考察团络绎不绝,不同口音的参观者交流着自己的参观体会,大家在丰富的历史资料文献和鲜活的实践案例中,感受“枫桥经验”的传承与发展。
  
  作为“枫桥经验”陈列馆副馆长的杨舒雯每天都忙碌在各个角落,不过,这一次她的身份不是宣讲员。“目前,我们陈列馆已经建立起一支成熟的宣讲员队伍,可以为参观团提供专业优质的宣讲服务?!毖钍骣┧?,除了接待考察团,她也定期为宣讲员们做日常的培训工作,提升陈列馆的业务服务能力。日前,杨舒雯还被评为第三届“最美诸暨人”。
  
  讲述“枫桥经验”坚定信念
  
  宣讲员要做政治坚定的引领者、敢讲会讲的战斗员、群众身边的贴心人。杨舒雯潜心研究、创新宣讲,2023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枫桥经验”陈列馆考察时,杨舒雯向习近平总书记讲述了“枫桥经验”诞生演进历程、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发展情况。这段经历让她更加坚定了信念?!跋敖阶苁榧嵌浴闱啪椤闹厥?,让我感受到沉甸甸的使命感。我将立足自身岗位,不断挖掘生动的案例故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阐释好‘枫桥经验’新的时代内涵,不断擦亮这块‘金字招牌’?!毖钍骣┧怠?/div>
  
  作为绍兴市“越地女儿”红色宣讲团、诸暨市“新时代”枫桥经验宣讲团成员,杨舒雯积极参与各类宣讲活动?!懊恳淮谓拥叫踩挝?,我就知道又要‘下苦功夫了’?!痹谘钍骣┑挠∠笾?,面对受众不同、内容不同的宣讲活动,不变的是背后的辛苦付出。连续熬夜,通宵不睡,尽力克服一切干扰因素,都是常态化的“功课”,更有在充满油漆味的展板面前反复思考、策划、斟酌的“练习”?!靶苍钡拿烤浔泶锒寄嶙乓坏阋坏蔚男难秃顾??!毖钍骣┧?。
  
  正是有这样的功底,杨舒雯才能在宣讲过程中创新观念、创新形式,用饱满的热情、生动的故事、鲜活的案例、通俗的语言、翔实的数据,将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准确“翻译”成群众语言,传递给千家万户。
  
  变宣讲“独角戏”为“大合唱”
  
  “宣讲好‘枫桥经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枫桥经验’有着深深的魅力吸引我去探索、钻研?!毖钍骣┯搿胺闱啪椤苯嵩涤?018年,“那时刚刚参加工作的我,被安排借调到‘枫桥经验’55周年纪念大会专班工作,虽然以前也知道‘枫桥经验’,但在专班工作的那段时间,是我第一次深入了解、探索‘枫桥经验’?!敝螅钍骣┯辛说谝淮涡病胺闱啪椤钡幕?,也从此开始了与其的不解之缘。
  
  2018年底,枫桥镇人民政府与市文旅集团联合成立了诸暨市枫溪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统筹“枫桥经验”考察接待工作。杨舒雯第一时间投入其中,提笔写作“枫桥经验”与“文旅经济”的结合文章?!拔颐峭瞥隽恕∠蠓闱?同心筑梦——最美课堂在路上’‘枫桥经验’研学游活动,学生通过游览景点,寻觅‘枫桥经验’背后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扛起使命担当;同时,将‘枫桥经验’转变成文化产业,打造了部分红色旅游线路,为考察团队提供便捷式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服务,并且上线‘枫桥经验研学平台’小程序,负责承接研学考察团队,配备‘枫桥经验’专业讲解员,讲好‘枫桥经验’源头故事。”杨舒雯说。
  
  如何变宣讲“独角戏”为“大合唱”,用“微宣讲”产生“大效应”?为更好地展现“枫桥经验”发源地的靓丽风采,杨舒雯牵头招募一大批宣讲员,通过组织大型培训会、赠送理论读物、邀请专家指导、分享宣讲技巧、模拟现场宣讲等锤炼宣讲员们的实战能力,带出了一批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理论功底深、宣讲技巧好的宣讲员,不断向市级宣讲团输送新鲜血液。
  
  不断学习中讲好诸暨故事
  
  从事理论宣讲,杨舒雯最大的收获就是养成了长期学习的习惯。
  
  “从刚开始以为只要把宣讲词背下来就可以‘一劳永逸’,到后来明白这是一份需要不断学习的工作,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不断创新,我也在学习中逐渐成长起来。”在杨舒雯看来,她与“枫桥经验”的亲密关系是一种共同成长的关系。
  
  因此,杨舒雯始终如一日地学习“枫桥经验”的概论、教学教程、实践案例等相关内容,基本每天都能做到“四必”——新闻必看、报纸必读、讲座必听、心得必记。除了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她还经常深入基层,不断挖掘“枫桥经验”背后的故事,研究群众工作法,感受群防群治力量。
  
  杨舒雯深知照本宣科不行,空头说教不行,所以每一次的理论宣讲都成为她提升自己政治理论水平的学习平台,同时也架起了一座让“枫桥经验”深入人心的连心桥。进机关、进村社、进企业、进学校……5年来,杨舒雯个人宣讲次数达千余场,受众人群四万余人。
  
  “不论是宣讲工作,还是文旅工作,都是脚踏实地的,做好日常管理、宣讲‘枫桥经验’、推介好美诸暨、对接政务考察、参加党课大赛,每一次机遇都难能可贵,每一个角色都至关重要?!毖钍骣┰悖月蝗惹榻埠弥铘吖适?,刻画出一名新时代“枫桥经验”拥护者从实践者到推广者的成长轨迹。
责任编辑:黄 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