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截止2019年年底,中国内地已有40个城市开通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度 6882.13公里。其中2019年城市地铁客运量约239.2亿人次,运营里程5970.51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为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随之而来的乘车过程屡见不鲜的不文明行为却让人饱受困扰。面对这些不文明行为,一直以来都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2020年4月1日起,交通运输部出台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下称《办法》)新规开始施行,这为约束乘客的乘车行为提供了规范依据,同时对轨道交通运营进行了详细规范。
其中《办法》第5章乘客行为规范中列出了一份详细清单,明确了各类搭乘地铁时的“不可为”——影响运营安全的10类禁止性行为以及影响秩序的7类约束性行为,使得上述各种广为诟病的行为可能要上“乘客行为黑名单”。抢上抢下、车厢进食、手机外放这些可能对自身和他人造成影响危害的行为都将得到有效约束,同时《办法》有力震慑了那些举止随意、无所顾忌的乘客,对营造良好乘车环境,提升乘客出行体验,提供了制度保障。
此外,《办法》明确了对客运组织的基础要求和具体要求,以及客运服务的相关要求,同时规范了乘客乘车规范的具体要求,对建立健全整个地铁运营服务的提升机制,营造良好的乘车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办法》是在全国范围内第一次对地铁内部禁止性行为进行了规定,不同于以往仅仅依靠道德上约束,《办法》的实施使得地铁巡查人员在处置不文明行为时可以诉诸法律,比如针对在车站、车厢内乱涂乱画、乞讨演艺等行为,地铁巡查人员有权要求对方禁止乘车或进行劝阻,如劝阻无效、情节严重、拒不配合者,巡查人员将交由公安部门依法进行处置,并根据法律条文要求对方履行义务。
《办法》的发布,是对每一个人的一次文明提醒,是对城市文明水平的一次推动。一个人身处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合时的表现更能体现其文明素养,所有人的集合则反映出一座城市的文明水平。地铁文明出行作为一座城市文明的缩影,每个人都应该从我做起,文明出行,遵规乘车,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一起营造整洁清新的公共乘车环境。文明制度服务于人,而人人当为维护制度而努力。
(作者:大唐街道 黄志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