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五泄下朱村来了位艺术家 住在意大利博物馆里探索“艺术乡建”

■融媒体记者?徐晨晨?通讯员?楼琼卉

近日,“不止于此——菲德博物馆研究院开馆展”在五泄镇五泄社区下朱自然村开幕。

一座大隐隐于村的意大利博物馆,定位于致力中国未来乡村振兴——文化与艺术,坚持专业、完善、高品质的乡村博物馆和博物馆研究院。在这里,可以看到欧洲运来的艺术作品,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再到巴洛克、学院派以及二十世纪的油画、雕塑、板画、手稿、珍藏家具等。

当然,不止于此。这座“村”里的意大利博物馆正诠释着乡村振兴中的文艺力量,以“艺术”之名破题新时代的乡村建设。

??红房子里,沉浸式体验艺术

来到五泄镇五泄社区下朱自然村村口,盛夏的老樟树,枝叶在阳光下自由舒展。沿着老樟树所在路口折进村子,不远便会见到一幢红墙老房子,在周围一众白墙黑瓦间显得格外出彩,却不突兀。
曾经,这里也是下朱自然村的闲置农房之一。不久前,从意大利佛罗伦萨留学回国的青年艺术家蒋俊政来到村里,将老房子着手改造成了新兴艺术空间。

走近它,朱红的墙面与墨绿的大门相互映衬,灵魂配色赋予这座菲德(意大利)博物馆研究院浓厚的艺术气息?!安恢褂诖恕频虏┪锕菅芯吭嚎菡埂苯中?月24日。集中展示与欧洲有关的雕塑、油画以及琉璃,以情景式场景切入,让每个人都能置身其中,与作品零距离接触,更加直观、全面地欣赏每一件艺术作品,在展览中,与每一个与之相关的人将学会尊重、理解、懂得和欣赏。

“我想让最原汁原味的艺术作品走进我们身边所有人,让美走进每个人眼中,让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到最美作品。”博物馆主理人蒋俊政透露,展览后期将会邀请组织当地村民进入博物馆观展,并通过更多权威机构和组织进行话题和社区文化交流活动,让大家不再拘泥千馆一面,让多样性、包容性文化回归和渲染我们身边,让年轻人可以停留下来驻足观看、欣赏,让未来的乡村回归到不止于人情,还有文化与艺术素养。

??要融合,不要违和

毕业于意大利国立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的蒋俊政,长期从事油画和修复专业,是Museo?Del?Fede主席兼博物馆馆长,不过,现在他有了一个新身份——助力乡村文化和艺术的新“农民”。

“放眼全国,艺术和文化入驻乡村的案例已经有不少,但在五泄,我想站在一个不同以往的起跑线上。”蒋俊政看到过很多单纯用艺术来改造乡村的做法,前期艺术家可以为乡村改造出谋划策,后期却很容易出现动能不足的问题?!耙帐醪凳怯衅浞⒄构媛傻?,以艺术助力乡村建设,更需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要融合,不要违和。”蒋俊政说。

怎样融合?首先是人与人的融合。艺术进村,将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要做得接地气,让村民有参与感,也可以就地取材,多元化利用特色资源。当各种艺术活动陆续进入乡村,耳濡目染间,村民也会慢慢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最终变成“创造者”。村里的妇女、儿童、老人,只要有一技之长,都可以成为乡村艺术家。

蒋俊政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社区花园的缔造者刘悦来?!八且晃痪肮凵杓剖?,也是同济大学社区花园与社区营造实验中心的负责人。他就是动员、组织社区居民‘大家一起种东西’,利用社区的边角隙地,不花钱,或者花一点点钱改善环境?!苯≌壳罢诓呋庋囊桓觥白蠲阑ㄔ啊被疃?,发动村民认领小区域,种花、种草,通过互动实践,共享最美空间,同时拉近与村民的距离,更快地将艺术与乡村融合。
??从“建设乡村”到“运营乡村”

当下的乡村并不缺少匆匆而来,又匆匆离去的艺术家。只是,真正能够留下来,长期扎根在乡村,创作并养护艺术成果的有多少人?想要乡村焕发活力,艺术乡建的引领者不仅要“建设乡村”,更要有“运营乡村”的思维。

蒋俊政是天津人,之前的工作重心一直在杭州、上海,来到五泄后,他打算长期入驻这里,实现自己的乡村振兴梦。住在下朱自然村菲德博物馆的时间里,他在村里多次实地调研,村中的老宅、古树、老街等位置和数量,都了然于胸。

“村口这棵老樟树的周围,就有不少闲置农房,我觉得完全可以改造利用起来,现在我已经租下来4套,总面积有近1000平方米,计划改造成为雕塑博物馆、陶艺博物馆、藤编艺术设计中心等,快的话,明年春天就可以陆续开放了?!苯≌怠?br />
在和团队商量并取得五泄镇的支持后,蒋俊政已列出了菲德博物馆下半年的文化活动安排表,包括中国美院学生驻地写生、“最美花园”亲子实践、欧洲雕塑作品展等。并且计划在国庆节期间举办大型文创市集,目前已有近400个江浙沪文创团队报名参加,其中不乏诸暨本地的特色团队,届时将通过文创礼品的形式,与外来团队交流共享创意,推介诸暨文化。
记者手记

菲德博物馆并不是首个入驻五泄的艺术家工作室,去年9月,十四都藏绿老街1197号,弓山艺术工作室入驻。

2020年7月十四都荷花节期间,著名油画家张万凌、张巍父子隐居五泄乡村,潜心创作,以乡村和荷花为题材创作了几十件作品,来过五泄并且爱上五泄,于是决定在这里开设工作室。除了绘画与展览,弓山艺术工作室还会主办油画写生公益培训活动,免费带领村里的孩子们体验油画艺术。
  还有时下很受年轻人欢迎的红枫岭村野奢营地,是由五泄镇红枫岭村在外青年乡贤回乡投资建设,主要建设有野奢露营场地、运动休闲主题公园、自然与研学基地、露营品牌集合店等功能性场所。自今年1月份试运营以来,已接待省内外游客近5000余人次。

可以看到,五泄旅游,已经不再是过去纯粹的游山玩水线路了,有了艺术氛围的加持,让五泄旅游更具前沿感、年轻态,同时,以“艺术”手段改造乡村空间和创意产品,也吸引着各方资源纷纷入驻,创造新支点,激活村落文化基因,反哺乡村建设。

目前,由十四都村、红枫岭村、五泄社区等地串联而成的五泄美丽乡村景观带正在建设中,预计下半年建成,将推出一系列主题研学游产品,形成有规模、业态的文化产业集群,带动村庄民宿、农产品、文创产品等发展,提高村民收入,切实享受到艺术振兴乡村带来的红利。

艺术乡建——助力打造共同富裕的“浙江样本”

近年来,围绕着农村发展,党和国家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不断推动农村全面小康的实现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建设。其中,对于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要深入发掘乡村中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在?;ご械幕∩洗丛煨宰?、创新性发展”。在这一指导思想的引领下,各级政府、社会组织等积极参与到乡村建设中。由艺术家、评论家、高校学者等构成的多元主体,借助多样化的艺术元素和手法对乡村文化生态进行改善、提升,并催生“艺术乡建”的持续性探索,社会各界对艺术乡建的讨论也逐渐展开。

多年来,浙江省各地持续深入挖掘当地文化资源,积极引导社会文艺力量和艺术家参与乡村建设。2021年,浙江省文联在全省文联系统对“艺术乡建”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明确要发挥艺术界的强大动能,以审美的普及与品质提升,助力全省乡村建设可持续性发展。今年5月,省委宣传部、省乡村振兴局、省文联共同印发《关于开展“艺术乡建”助力共同富裕的指导意见》,让浙江的“艺术乡建”工作有了明确的指导性纲领和行动方案。

浙江省推动“艺术乡建”工作的框架逐渐清晰,一个联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初步蓝图,也逐渐铺展开来。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杨守卫表示,浙江省的“艺术乡建”目前已积累了系列经验,走出了“一条有浙江特点的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之路”。到2025年年底,浙江省预计将打造50个“艺术乡建”省级典型案例,建成100个省级艺术特色示范村、1000个市级艺术特色示范村,搭建一批“艺术乡建”交流展示平台,形成一批特色凸显的“艺术乡建”品牌成果。

融媒体记者?徐晨晨?整理

责任编辑:骆 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