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徐晨晨

  从李嵩的《西湖图》到夏圭的《西湖柳艇图》,宋代画家笔下,记录了800年前南宋时西湖的景致。

  近日,宋画研究专家,诸暨学者寿勤泽的《画中乾坤——宋画宋韵与西子湖》一书由杭州出版社出版。寿勤泽在书中以优雅而灵动的笔触,从宋韵文化衍化的视角,透视以世界遗产西子湖为中心,覆盖杭州乃至江南地域的水墨画艺术演进史,视野开阔,叙述清晰,时见新论。著名学者、教育家陈振濂评价该书为:一部首次以伟大的宋代绘画经典来诠释独特的美丽西湖经典的、有鲜明学术含量的研究著作。著名艺术家沈定庵称这是一本视角新颖、见解独具,深入解读宋代西湖文化艺术的读物,令人兴趣盎然,值得一读。

  “画必称宋元”。宋代的确称得上“郁郁乎文哉”。据不完全统计,世界目前现存宋画逾千幅,散布在中国、美国和日本等200多地。这些画作小到大千世界的花鸟鱼虫,大到山川河流、坊巷城廓,都自成画家笔下的一个世界。宋人对世界万物的思维成果,全都在画面里形象地传承了下来。作为宋画研究专家,寿勤泽多年潜心宋元绘画领域,著有《宋画与西湖》《中国文人画思想探源——以北宋蜀学为中心》等。从2006年开始至今,寿勤泽已向公众作了30余场公益讲座,讲的都是一个主题:宋画与宋韵。从博士论文《北宋蜀学与文人画意识的兴起》起,寿勤泽就开始宋代绘画研究,并长期做公共艺术普及事业。

  寿勤泽说,宋画的写实功力,上承唐代,下启明清。他认为,宋画的界画不仅蕴含了天文、地理、建筑、科技、教育等各领域的知识,还化育出古典文化发展高峰期所特有的审美价值观,孕育了一个时代独具的文化“韵”味。在寿勤泽眼中,宋代画家不再满足于表现受时空限制的一个断面,而是以一种“普遍生命观”,在山水自然中反映宇宙气象的浩瀚和渊深,在画幅中表现全然自足的生命整体。

  谈及自己与西湖及古画结下的难解之缘,寿勤泽说,1978年,他考入绍兴师范专科学校,师从邹志芳先生和章剑深先生,对宋史及宋画有了详细的了解和接触。在1978年至1981年三年间,寿勤泽在母校宋六陵校区度过大学时代的生活,就是从那个时候起,爱上了两宋时期的古典绘画艺术,直至攻读博士学位时,思考确定开题报告方向时,几经推敲,确定了宋代文人画思想史方向的选题,并且坚守着这份对宋代皇城皇陵文化艺术的挚爱之情,不曾改变?!八位撬未帐踔凶钣屑壑底罟獠实难?。我们应通过研究和传承,从宋画中汲取充足的营养,取其精华,古为今用。”在寿勤泽看来,推动宋韵文化传承,关键在于让宋韵融入当下,进入寻常百姓家,推进我们的文化建设。

  寿勤泽,出生于诸暨市同山镇,为西泠印社社员、浙江大学博士,杭州市宋韵文化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多年来,他倾心致力于乡邦文献与浙江地域文化史研究,取得多项成果,主持完成浙江省文化建设重点项目“浙江文丛”第一期、第二期八百余种典籍的整理出版;致力于西施文化与“诸暨三贤”文献的整理研究,完成了多个重点课题;出版了包括《陆游全集校注》等在内的多部研究著作。

  寿勤泽把推广家乡历史名人和历史文化,当作了自己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使命。他潜心问道习艺,博采众人之长,逐渐形成了融合汉碑与汉简书法艺术于一体的新书风书貌。2020年,由他创作的《西施赋》书法长卷作品被诸暨市博物馆收藏,寿勤泽本人也被授予诸暨市“最美乡贤”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骆 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