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约记者 杨新华
“八一”前夕,在次坞镇白马新村爱心食堂,66岁的退伍兵陈云汉载着满满一车自己种的南瓜、冬瓜、青菜、马铃薯、米等,捐献给食堂让老人们免费品尝,用特有的方式纪念又一个建军节的到来。
会跨界的“斜杠爷爷”
陈云汉,应店街双龙村十泄岭下人,在应店街次坞一带,那可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年轻时当过铁道兵,拉过双轮车。结婚后为了生计开过拖拉机,办过织布机。20多年前又拾起泥水匠的行当,如今是大西一带出了名的房场“包工头”。因他的人生履历极其丰富,在当地被称为“斜杠爷爷”,意思是这个人想法多、会跨界。
2021年,侄子承包的16亩雷笋基地因失管几近荒废,65岁的陈云汉看在眼里,痛在心上??细赡艹钥嗟乃壬艘桓龃蟮ㄏ敕ǎ航邮郑炫┏?。
“外面干包工头,回来当农场主,你省省好啊。”“种了一辈子地,就是为了不再种地吃苦,怎么能回来呢?”妻子郭满琴不满意、有想法,和他立下“规矩”:我坚决不跟你下地,要干你自己干!在妻子看来,包屋场是主业,是家里有效又稳定的经济来源,丈夫年纪也越来越大,应该把有限的精力全部投放到包屋场上,其它的就不要自找麻烦了。而在陈云汉看来,近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屡屡出台鼓励农业的举措,现成的16亩雷笋基地是可以切入的契机,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妻子的狠话没有吓倒陈云汉,军人特有的坚强气质,让他义无反顾一头扎进了农业,开启了别样人生。
从门外汉变成土肥专家
先是顺理成章“接盘”了侄子的16亩雷笋基地,勤劳的陈云汉自己动手,就完成了土壤改良、笋株优化等常规工作,春笋、鞭笋不断从黄泥里冒出,陈云汉喜上心头,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为让自己的农业事业“干有方向、做有标尺”,他远赴安吉、近访东和,请教当地专家,掌握技术要领,研习种植窍门。这一看,既拓宽了陈云汉的眼界,更坚定了他发展农业的决心。
陈云汉是一个悟性较高之人,闻一知二,在各个领域专家的帮扶与指导下,他把种植、养殖技术逐渐悉数掌握,成了 “半个专家”。比如,雷笋竹尖断枝,既增加了笋的产能,又减少了雪灾受害程度;土壤肥力不够怎么办?用现成的鸡鸭粪便有机肥;鸡鸭等家禽的饲料怎么解决,那就用现成的番薯南瓜。就这样,陈云汉的农场竟慢慢实现了“生态循环”,鸡鸭不用买来的饲料,鸡粪鸭粪还田肥田,自给自足,原汁原味,环保无公害。
农场里不仅种植了番薯、南瓜、土豆等时令果蔬,还养殖着鸡、鸭、猪等。2022年,他趁热打铁,又承包了50亩山地种植雷笋。紧接着,2万株番薯、500株南瓜、4个鱼塘、10来头猪、100多只鸡鸭相继“置办”。一时间,他的农场初具规模,一年四季生机勃勃?!奥矍诶?,我说第二,没人敢称第一?!背略坪旱灼?、热情高涨。
农场的发展规模日渐扩大,还间接带动了村里其他农户。村民老郭的闲置地就在他的承包地附近,看到陈云汉的山地种上了大批番薯,老郭心动了,他“照葫芦画瓢”,也全部种下了番薯?!八峁┟?,又经常提醒种植注意事项?!贝迕窭瞎?。就这样,大家既学了技术,又增加了收入,已经有4、5户群众在他的带领下开荒种植玉米、番薯、南瓜等经济作物。
这么大的农场。纵然有三头六臂,一个人也忙不过来,更何况自己年纪也不小了。66岁“鲤鱼搁滩”,这在当地是一个可以颐养天年、归隐的年纪。于是,陈云汉又想到自己的“老部下”。包屋场这个工作,一到下雨天就干不了。没有活,工人也得闲下来。陈云汉的农场正缺人手。放下砖刀扛上锄头,就这样,建筑工人变成了农场农民,施工队的三四个工人,一到空闲时就到他的农场工作。
为乡村观光游蓄力
问及经营农场累不累,陈云汉坦言,说不累那是假话??伤芟硎苷庖磺?,原因很简单,他生性向往自由,只想按自己的节奏自由自在地经营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他说,做农业,是一份值得享受、应该享受的事。“包工头是为了赚钱养家,干农业才是初心本源?!痹诔略坪嚎蠢?,自己干了农业,内心渐渐少了烦躁,多了沉醉自然的清心?!拔揖腿八?,不能太累?!逼拮勇斫馑南敕?。
“半坡起山居,凭栏赏青山?!弊诔略坪杭彝ピ褐械氖噬?,目光所及之处,左边是莽莽的雷笋山,右边则是一大片番薯、玉米地。青山下的坡地上,清风徐来,瓜果飘香。66岁再创业,陈云汉精彩的人生再次出发。现在,陈云汉又有了更大的目标,继续完善农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今后的发展蓄力。他想把乡村振兴与农业生产和旅游观光结合起来,致力打造自己的生态休闲农庄,实现种植、观光、休闲、品尝、农事活动体验有机融合的乡村乐园。
细数流年过往,细嗅田园芬芳。陈云汉很享受这种惬意的生活。他说,入了农场,他会抛开了一切烦恼,安享一份悠然静谧,他要努力当好“农场主”。
陈云汉,男,66岁,诸暨市应店街镇双龙村人,曾在次坞、应店街一带从事农房建造工作。近年来,陈云汉回归乡野,承包山地、鱼塘,投身竹笋、家禽等种植养殖行业,从“包工头”变身为“农场主”。
“包工头是为了赚钱养家,干农业才是初心本源。自从干了农业,我的内心渐渐少了烦躁,多了沉醉自然的清心?!?——陈云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