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恩裕
西施本是苎萝山下一村姑,“西施浣纱”是她作为四大美女亮相的一个优美姿态,“浣纱”是四大美女中唯一以劳动者出现的美姿。西施告别故乡出使吴国,忍辱负重、爱国爱乡,使她在诸暨民间长期成为人们崇拜的女神、娘娘。
中国的民间崇拜总是带有较重的宗教色彩,似道似佛,但又不完全从属于某一宗教。历史上有许多真实的人物被老百姓尊为膜拜对象,如老子与太上老君、林默与妈祖、关羽与关公……民间崇拜常常带着民众强烈的心理需求,人们对崇拜的人物进行心理塑造、完善并由此自我感动,这使得被神化的人物和历史上的实际人物会有较大的距离。
西施的美丽、和善、坚强,使诸暨老百姓对她自尊重开始,逐步演变为敬仰,人们把自己内心集聚的美好品质都集中到她的身上,于是西施娘娘的形象就产生了,而民间的祭祀也随之诞生。
西施民间崇拜至少在唐朝以前就开始,殿、庙、祠是进行崇拜祭祀典礼的场所,西施殿、浣纱庙当然是西施祭拜最重要场所,当然更早是分散在民间村落里那些小的祭拜活动。
诸暨西施殿在唐代就已有了,唐朝诗人李商隐在《蝶》一诗里有:“西子寻遗殿”的诗句,这之后唐代女诗人鱼玄机写有《浣纱庙》一诗,她在诗中称西施为“浣纱神女”。到了明崇祯年间西施殿重修并扩大,西施祭祀活动官方也参与进来。当时的县令路迈在《苎萝碑记》中记载:“苎萝之隈,建一精刹,募僧居焉,以时修祠典?!彼得髦辽俅用鞔脊俜骄徒槿胛魇┘漓耄魇┑钤记肷死垂芾砑漓?,并制订西施祭祀有关的典制。
出越入吴,西施的品质就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于是西施这个民间崇拜之神,渐渐成为“荷花女神”,民间称之为“西施娘娘”,而在民间崇拜里,又将农历六月廿四作为她的生日。
六月廿四是不是西施的生日,如果从史学的角度来看,肯定不是。各类史书对西施的出生几乎未加记载,《乾隆诸暨县志》里算是记载较为详细了,可县志也只作了这样的叙述:“西子姓施氏,名夷光,世居诸暨县苎萝山下”,关于她的出生,县志里引用了《翰府名谭》的话:“母尝浴帛于溪石,明珠射体,感而孕,又梦翠鸡五色,自空而下,久之化为鹗,遂生焉”,西施之生,没有具体的时间。
民间把六月廿四当作西施的生日,其实是始于荷花,这是老百姓在心理上的约定俗成。
六月廿四,《辞?!酚薪馐停骸肮攀苯戏缢?,以阴历六月二十四为‘荷花’生日?!?/div>
明张岱《陶庵梦忆》记:“天启壬戌六月二十四日,偶至苏州,见士女倾城而出,毕集于葑门外之荷花宕,楼船画舫至鱼欚小艇,雇觅一空。”这些女子涌向荷花荡干嘛呢?清顾禄《清嘉录》中有所记:“是日(六月二十四日),又为荷花生日,旧俗,画船箫鼓,竞于葑门外荷花荡,观荷纳凉……是日为观莲节?!鼻迨苏旁队小赌细枳印反剩骸傲陆窠。苫ǚ滞馇?。说将故事与郎听。道是荷花生日,要行行?!?/div>
荷花生日在诸暨民间演变成西施的生日,自然因为西施是“荷花女神”。将西施和荷花联想在一起的,较早有诗人李白,他在《子夜四时歌·夏歌》里这样写:“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钡嬲页鑫魇┦恰昂苫ㄅ瘛笔加谀母瞿甏床灰?。
“十二月花神”的说法大约起自明朝,一种说法是来自明代道教,从安徽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十二月花神”民间舞蹈来看也大概是起自明代,这个非遗申报材料介绍,清代潜山县廪生张伯祥考证,明代天启年间潜山就有“十二月花神”表演活动,到了清代乾隆年间才以固定、完美的音乐舞蹈形式流传下来。清代,“十二月花神”各种艺术形式已经逐步盛行,康熙年间官窑烧制五彩“十二月花神”杯,现在拍卖市场上还能见到。清代中期的天津杨柳青年画有“花神”的组画。十二月花神的说法版本不一,而西施在各种版本里都是“荷花女神”。晚清画家吴友如画过十二幅《司十二月花神图》,其中一幅是“司六月荷花花神西施”。
荷花生日仅是老百姓对荷花盛开时聚集观赏渐成节日的一种形象说法,而把西施称为“荷花女神”,也是人们对西施的品质与荷花的象征意义联想而成的,这样,荷花生日也就成为了西施的生日。而西施“明珠射体而孕”同样是带着人们美好的想象,这些优美的说法都是民间智慧的结晶。
民间对西施的崇拜,从她的出生“明珠射体而孕、五色翠鸡化鹗”已经开始,而到“荷花女神”时已经是较完善的“神”,这除了民间的传播,也肯定经过了文人的加工。这个神,老百姓简单谓之“西施娘娘”,六月廿四,坐夜请神,降神祈祷,歌舞颂恩,祈求丰收平安,求福、求财,甚至求子,西施在众多崇拜者的心里是催生娘娘、送子娘娘,西施的神力和能量在民间崇拜中有了慈悲济世的功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可以寄托在这位美丽和善的女神身上。
西施的民间崇拜,让西施的形象从淳朴的浣纱女,到为越出使的英雄,一直到西施娘娘、“荷花女神”,这样的神化过程,其实是诸暨老百姓内心情感热往的心路历程,西施民间崇拜,充满着百姓对她的原始敬仰,流露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这些崇拜活动,虽然带有一些封建文化的色彩,但作为地域传统文化,在整体上是有积极意义的,从善、和美、富足……这和西施身上珍珠、荷花的象征意义也十分贴切。
西施民间崇拜这种求美、求善、求爱、求好的价值取向,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也有其积极的现实价值,尤其对西施故里的诸暨来说更是如此。
首先,敬仰西施在从善、向美、和谐的价值观来看是可取的,符合当下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而追求人们的美好生活正是历代志士仁人所追求的,也是我们社会上下正在努力前行的方向。
其次,民间崇拜里的西施娘娘和荷花女神,她的荷花形象在国内众多的民间崇拜之“神”里非常有个性,这在前面已经有了陈述了。这里要说的是,荷花的形象可以和现在诸暨文化旅游中的荷花相关活动联系得更加紧密,目前诸暨已经举办了多届西施故里荷花会,影响力和辐射面都已经形成,如能将这些活动和六月廿四的荷花生日及民间的祭西施、荷花水灯等零碎的西施民间崇拜活动结合起来,会更有诸暨特色和文化内涵。
第三,西施是珍珠的化身,她出生时“明珠射体”,这自然是民间传说,但因为珍珠有质朴高贵的秉性,和人们心目中的西施形象有通感,所以这个记载写入了诸暨的古县志,可见其影响之大。
珍珠业现在是诸暨很有影响和优势的地方产业。近几年西施文化节也和珍珠节合在一起举办,但这中间的自然衔接尚嫌不够,通过西施的民间崇拜中珍珠和荷花同为西施化身之说,把西施文化节和珍珠节结合得更自然,而且可以提升珍珠的美誉度和文化品位。
这里也趁便说说珍珠作为生辰石的事。1912年,美国珠宝商在堪萨斯州商定较为统一的十二月宝石生辰石,珍珠定为六月的生辰宝石。所谓生辰石即是用于生日开运的宝石饰品或是生日祝福馈赠的宝石礼品。珍珠所代表的6月生辰是十二星座中的巨蟹座,即6月22日至7月22日,这刚好是农历六月前后。
把珍珠当作生辰礼物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之,因为珍珠性凉又珍贵,古代也常作夏季的贵重礼物?!端按酚幸换匦础段庥弥侨∩礁佟罚馀礁倬褪茄钪狙涸说奈率迦丈角焓俚氖蚬崆焐裎铩坏=鹬楸Ρ?,里面除了金银器,还有许多名贵珍珠。珍珠在宋朝就是生辰宝石,而这故事所贺的生辰也是在六月,这比美国人要早好几百年。
六月是荷花的生日又是珍珠的生辰石之月份,“明珠射体”和西施的“生日”就有了很好的结合点。
第四,西施娘娘的祭祀活动可以大小结合,每年或几年常规性进行,并继续挖掘调查民间传承源流,争取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防止被别的县市区别有用心抢先申报。要说明的是,民间崇拜中“娘娘”的意思并不是一般所说“奶奶”,它在南方方言中有“女神”的意思,如“观音娘娘”“海神娘娘”……
诸暨自古有民间祭祀西施的活动,这在明清已有记载,上已有所述,这些祭祀活动规模有大有小,即使经过“文化大革命”的“破四旧”,民间还在暗地继续进行。1989年西施殿重建落成时,就有很多老太太自发到西施殿前点香诵经,“请神降神”,许愿祈福。西施民间祭祀活动完整的传承没有详细的文字资料,但各种形式、规模不等的祭拜活动在民间一直存在,文化部门和相关单位应该抓紧进行?;?、挖掘、整理,努力向上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对西施文化的?;ひ彩且桓龉毕住?/div>
总之,西施的民间崇拜能提高普通百姓对美的宏观认识,拓宽人们对西施文化内涵和外延的认知。在当今它还能提升文化、旅游的品位,增加地方特色产品的文化附加值。西施民间崇拜在诸暨已有悠久的历史,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衍生发展,如今我们应在这方面做好传承和?;?,并做好它与诸暨的优势文化和特色产业的结合文章,相信西施民间崇拜这一传统文化,能焕发出现实的新活力。
责任编辑:骆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