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 金星
 
  诸暨人的性格脾气早就名声在外。所谓性格、脾气,无非就是一个人对人对事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化的态度和言行。外地人在提到诸暨人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言行时,往往会以“诸暨人性格”或“诸暨人脾气”一言以蔽之。尤其是在上海、江浙一带,人们往往把诸暨人与“野”(这个“野”,既语带有勇武、硬气之意,也包含有好斗、凶狠的成分)“爽快”“干脆”“气魄大”“讲义气”等词句联系在一起。这说明,在许多外地人的眼里或心目中,虽然具体到每一个诸暨人的性格、脾气都各不相同,但其中也表现出一些共性特征,不仅是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认同。
 
  诸暨人性格脾气的共性特征
 
  人们惯常所说的“诸暨人性格”或“诸暨人脾气”,具体到底包含着怎样的一些共性特征呢?这里我们就试着来作一个简略的分析。
 
  众所周知,诸暨人向有“诸暨木朊(诸暨土话音同‘卵’)”之称。所谓“木朊”,既有木讷、呆板,反应不够灵敏(诸暨土话所谓“木头木脑”),说话做事没有分寸、不知轻重(诸暨土话所谓“木朊木性”),一根筋、不知变通,天不怕地不怕(诸暨土话所谓“三不相信试试看”)等等之意,也有厚道、实在,脾气爽快、说话直接、做事干脆、不斤斤计较,敢打敢拼、硬气(诸暨土话谓之石板道地掼乌龟——硬碰[“碰”诸暨土话音同“拍”]硬或“石碰石硬”),慷慨仗义(诸暨土话所谓“小布衫里脱出”,意即在帮助别人时不惜自己多付出、宁可自己吃亏)等等含义在里头。诸暨土话说某人是“木朊”时,其实也不尽是贬义,还包含有一种怜惜甚至欣赏的成分在里头——怜惜其不知自我克制、自我保护,率性而为、义无反顾,又不免有点欣赏其无所畏惧、敢作敢为,坚持自我、不改本色。
 
  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人,性格、脾气一旦形成,往往很难改变,这就是所谓的“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基于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以及现存旧地方志书有关诸暨人性格、脾气的记述,我们对诸暨人性格、脾气的共性特征大体可以作出以下这样的概括:
 
  就性格而言,诸暨人表现出来的共性特征有3个主要面向,这就是:梗直、仗义、争强好胜;
 
  就脾气而言,诸暨人表现出来的共性特征也为3个主要面向,这就是:直率、刚烈、宁折不弯。
 
  根据对现实生活的观察,每个人对诸暨人性格、脾气的共性特征所作出的判定,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比方说,诸暨人性格中梗直的一面,就会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可以表现为刚毅正直、不善辞令,也可以表现为朴直豪爽、莽撞冒失,还可以表现为倔强固执(即诸暨土话所谓“犟头犟脑”,“犟”在诸暨土话中音同“件”)、死板僵硬,如此等等。仗义可以表现为敢于出头露面主持公道和正义,也可以表现为对朋友对熟人讲信义、仗义疏财乐善好施,还可以表现为不辨是非黑白、一味只讲江湖义气等等。争强好胜,可以表现为不甘人后、奋勇争先,也可以表现为追求虚荣、死要面子,还可以表现为对别人的好始终不服气、不轻易服输,如此等等。尽管梗直、仗义、争强好胜可以有种种不同的表现,但万变不离其宗,其底色或者说特质是一样的。
 
  再从康熙《诸暨县志》、乾隆《诸暨县志》、光绪《诸暨县志》和《诸暨民报五周纪念册》对有关诸暨人性格、脾气共性特征的记述来看,可以发现,诸暨人性格、脾气的共性特征从古至今可谓一脉相承,大同小异。
 
  诸暨人性格脾气的两面性
 
  首先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谓诸暨人性格脾气的两面性,指的是其正面表现和负面表现。
 
  作为诸暨本地人或在外地工作和生活的诸暨人,往往在无意识中只看到诸暨人性格脾气好的一面,亦即只愿意谈论其正面表现,根本不去想更不愿意承认其不好的一面,亦即无视其负面表现,但不可否认的是,诸暨人性格脾气的两面性是始终存在的。在此我们不妨对此作一粗略的分析。
 
  让我们先来看看诸暨人性格共性特征三个主要面向:梗直、仗义、争强好胜。
 
  梗直的正面表现,是质朴单纯、表里如一,立场坚定、态度鲜明,不惧权贵、刚直不阿等等;其负面表现,则是爱认死理、犟头犟脑,自以为是、固执己见,我行我素、一意孤行等等。
 
  对于性格梗直的人,人们往往褒贬不一,褒的是其处于正面表现状态时,贬的则是其处于负面表现状态时。一个人如果以本色示人,始终言行一致、一是一二是二,决不口是心非、说归说做归做,试想谁会讨厌他?但如果这个人同样是以本色示人,可为人古板,脑子“一根筋”(诸暨土话所谓“直头老虎”,即不知变通,一条道走到黑),总是自以为是地与你“死劈硬板”(诸暨土话,意同固执己见、强词夺理,也有与人硬顶牛、死不认错之意),恐怕只会让人摇头躲避。
 
  仗义的正面表现,是路见不平敢于挺身而出主持公道正义,对朋友讲义气守信用,仗义疏财、乐于助人等等;其负面表现,则是不辨是非黑白出头露面替人打抱不平、无原则地讲江湖义气,喜欢“拳头大做阿哥”(诸暨土话,意即爱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等等。
 
  对于性格仗义的人,人们多有肯定。许多人在平时闲谈时都会说到,诸暨人一旦到了外地,都表现得很团结,大街上如果看到有老乡被人欺负,哪怕这个人在家乡是自己的冤家对头,也会站出来帮忙,很有一种为老乡不惜两肋插刀的侠义之气。但我们也应看到,如果不讲原则、不辨是非的讲仗义,就难免沦为江湖义气,甚至成为恶势力的帮凶。
 
  争强好胜的正面表现,是不甘人后、奋勇争先,认准目标、敢作敢为,勇于尝试、敢于拼搏等等;其负面表现,则是追求虚荣、盲目攀比,死要面子、硬充好汉,弄虚作假、做表面文章等等。
 
  对于个性争强好胜者,人们也多是有褒有贬,这全看有此个性者是在哪些方面争强好胜。如果是为了把正当事业做得更出色而憋着一口气努力拼搏,自然是令人钦佩,但若是因为怕丢面子而不惜去做硬充好汉、盲目攀比甚至弄虚作假的事,则不免令人扼腕。
 
  让我们再来看看诸暨人脾气共性特征3个主要面向:直率、刚烈、宁折不弯。
 
  直率的正面表现,是实话实说、直来直去,为人爽快、做事干脆,率真随性、绝不做作等等;其负面表现,则是口无遮拦、没有分寸,头脑简单、办事草率,鲁莽冒失、不讲礼仪等等。
 
  一个人心直口快、爽气大方,直截了当、无所遮掩,无疑比较好相处,通常也会比较容易打交道,只是如果不看场合不分对象随口乱说,鲁莽冒失、不讲礼仪,那就难免让人尴尬。
 
  刚烈的正面表现,是一身正气、一腔热血,坚守气节、坚贞不屈,坚毅刚强、视死如归等等;其负面表现,则是粗暴狂躁、张牙舞爪,气势汹汹、任性而为,一意孤行、易走极端等等。
 
  对于脾气刚烈者,如果是英雄人物或者说正面人物,人们自然多加肯定乃至颂扬,但若是普通人,人们则通?;崛【炊吨踔潦潜苤炭植患暗奶?,与之接触时多会小心翼翼,以免一不小心引发其火爆脾气,自找没趣。
 
  宁折不弯的正面表现,是意志坚定、态度坚决,坚持到底、百折不挠,不畏强权、决不妥协等等;其负面表现,则是缺乏耐性、不肯退让,横冲直撞、死拼蛮干,顽固不化、不知变通等等。
 
  对脾气宁折不弯者,人们多取肯定甚至赞赏的态度。毕竟,一个人要做到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都始终坚守信念、决不妥协和退缩,浑身散发出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气概,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当然了,一个人如果只知由着自己的性子硬来、不知审时度势随机应变,终归还是件令人惋惜和遗憾的事。
 
  诸暨人性格脾气的两面性,当然不止上面所说到的这些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其两面性肯定会表现得更为丰富、更为生动。外人在说某人是十足的“诸暨人性格”或“诸暨人脾气”时,往往语带惋惜和遗憾,实际上就是因为诸暨人性格脾气的负面表现,很容易使本可控制的场面最终失控、本可避免的问题无法避免,不能不让人为之摇头叹息。许多人在提到某一具体人物身上那鲜明的“诸暨人性格”或“诸暨人脾气”时,其言外之意就是:要是他不是这个性格脾气的话,其遭际和命运或许就会更好一些,而不至于像现在这样不济。
 
  旧志中有关诸暨人
 
  性格脾气的记述
 
  康熙《诸暨县志》中的相关记述
 
  康熙《诸暨县志》是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最早的旧志(此前的均已散佚不见),其中对诸暨人性格脾气就有这样的记述:
 
  诸暨丛山广川,故民之生,刚矣而近懦,柔矣而实悍?!斗接呤だ馈烦啤懊裥悦羧岫邸??!度贰烦啤吧菝叶藁ⅰ薄?/div>
 
  上面这段引文,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不仅写出了诸暨人性格脾气中刚强勇武的一面,还能让人从中读出诸暨人性格脾气的两面性,“刚矣而近懦,柔矣而实悍”表明:刚强的表现里,其实暗藏着脆弱,有那么一点点硬着头皮充好汉的味道;温和的外表下,其实包裹着强悍,有那么一点点凶狠亦即诸暨土话所谓“野”的意思?!吧菝叶藁ⅰ彼蛋琢司褪呛妹孀印⒔才懦?、求虚荣的结果,实属诸暨人性格中“争强好胜”一面的负面表现。
 
  同是在康熙《诸暨县志》中,有关诸暨人性格脾气的记述还可以找到如下这样一些:
 
  诸暨,古望县也。仕焉者往往惮其俗险而不易治,务出声威以临之,恩意日薄。愚民无知,苦吏急而不自安,始有怀疑饰诈投隙而起者,本其所以至此,有御之乖其方,非人性然也。异时之贤守,有为之树碑者,有为之立祠者,好德之心曷尝一日亡?况是州之人,或出而以才显,或处而以尚义称,俗岂不美?
 
  上面这段引文,出自元朝时担任过诸暨州判官的黄溍写给期满离任的诸暨知州杨也速答尔的送别文。杨也速答尔是山西人,元朝时哪一年任的诸暨知州现已无从查考。从上面所引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古时候来诸暨当官的人是不免有点战战兢兢的,所谓“仕焉者往往惮其俗险而不易治”,说的就是诸暨民性强悍,不太容易管,令前来诸暨做官的人内心颇有点畏惧。正因为如此,那些心怀畏惧而到诸暨当官的人,“务出声威以临之”,也就是喜欢来“硬”的一手,试图用强硬的手段来压服民性强悍的诸暨民众,然而其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茰盟档煤苊靼祝阂桓龅胤降拿裰诘降资呛霉芑故悄压?,不在其民性如何,而全在于当官者是否管理有方。所谓“本其所以至此,有御之乖其方,非人性然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茰没购芪铘呷吮Р黄?,“异时之贤守,有为之树碑者,有为之立祠者,好德之心曷尝一日亡?况是州之人,或出而以才显,或处而以尚义称,俗岂不美?”说的就是诸暨人对过去那些曾来此地任职的好官,都心怀感恩,念念不忘,有为其树碑的、为其立祠的,足见诸暨民性之善。诸暨人到了外地,不是以自己的才能出人头地,就是以自己的仗义受人称道,这样的诸暨人,怎能说不好、怎么会难管呢?
 
  陈允坚,号毅轩。长洲人。明万历乙未进士。……释褐时阅《舆地志》,注暨“僻刁饶”三字。及选得暨,即以三者为筹画,务求所以兴除之政。
 
  上面这段引文,说的是长洲(今苏州)人陈允坚进士及第授官,出任诸暨知县前,在翻阅《舆地志》时,发现对诸暨注有“僻刁饶”这么三个字。等到被外放来诸暨任知县时,他就围绕“僻刁饶”这三个字也即针对诸暨人的性格脾气,有的放矢来施政,兴利除弊。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僻刁饶”之“僻”,恐怕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诸暨地处“偏僻”,而是可以理解为“邪僻”之“僻”。《诗经·大雅·板》中,有“民之多僻”语。而所谓“放僻淫侈”,即指肆意为非作歹,亦指肆无忌惮、邪恶不正?!捌А被箍衫斫馕捌础?,如“僻陋”,即指性情偏执,见识浅陋。而这恰恰就是诸暨人梗直、争强好胜这种性格共性特征的负面表现?!暗蟆保谰菥芍径灾铘呙裥宰芴逄卣鞯母爬?,以及旧志所记述的外地来诸暨为官者对诸暨民性的一般印象而言,不一定是指“刁滑”,而可理解为“刁悍”“刁横”,亦可理解为故意出难题使人为难的“刁难”?!叭摹?,可以理解为物产丰富,食物丰盛,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三朝国史》所称的诸暨民众“奢靡而无积储”。从引文前后语句联系起来看,也可以理解为诸暨民性以“僻刁”特征较为明显。
 
  萧琦,号韩若,江西吉水人。明崇祯甲戌进士。由水部主政左迁知暨事?!呙窆探∷?,琦片言折服,庭无留牍。
 
  上面的引文中,“暨民固健讼”说的就是诸暨人“争强好胜”这种性格特征中好面子、不肯轻易认输这一面的表现。所谓“固健讼”,就是说诸暨人一向如此。这位叫萧琦的知县,用“片言”亦即聊聊数语,就能让“健讼”也就是那些好打官司的诸暨人服服帖帖,说明他还是有点真本事的。
 
  诸暨,浙东巨邑也,地阻而俗美?!沃瞧淙耍蚩砻鸵旒?,民不帖服,故事多废弛。
 
  上面引的这几句话,出自明代山阴人萧鸣凤所作《重建厅事记》?!爸沃瞧淙恕癫惶适露喾铣凇敝?,实在是对诸暨人喜欢率性而为的再明确不过的表述。当官者如果管理无方、或者管理不得当,诸暨的老百姓是不会来听你的。不只是不易管,还不服管,所谓“废弛”,即因不执行或不被重视而失去约束作用,这就是诸暨人性格耿直一面中倔强固执的表现。从“地阻而俗美”一语可以看出,萧鸣凤对诸暨人的性格脾气其实是持欣赏态度的。
 
  乾隆《诸暨县志》中的相关记述
 
  在乾隆《诸暨县志》中,有关诸暨人性格脾气的记述,可以找到如下这样一些:
 
  《浙江通志》:民性质直而近古,好斗而易解。
 
  上面乾隆志引自《浙江通志》的这两句,对诸暨人的性格脾气可以说记述得十分精到。正因为诸暨人“民性质直而近古”,也就是质朴、淳厚,直爽、干脆,所以才会“好斗而易解”,也就是一旦有了矛盾冲突,只要公正公平处理,就很容易化解。
 
  《绍兴府志》:诸暨岩邑,民颇好讼。所争毫末,至累岁不休……
 
  《隆庆骆志》:……好利尚气,不肯下人?!莆匏悖艨投嘁?,主人以为乐,或有以劝酬不行而成忿恚者。
 
  袁宏道《诸暨县诗》:……俗健惟贪讼,田宽务积钱。僻居游辙少,客到也喧传。
 
  上面的引文,可以说把诸暨人的性格脾气记得生动又形象,读来很有意思。乾隆志引自《绍兴府志》的这几句,“民颇好讼。所争毫末,至累岁不休”,可以说是诸暨人性格脾气中争强好胜、好面子一面的典型表现:正因为好面子,所以就是咽不下这口气,所以才会为了一点点小事(即“所争毫末”),“至累岁不休”,也就是把官司长年累月的打下去,不赢不罢休。
 
  乾隆志引自《隆庆骆志》的这几句,与现实生活中诸暨人的性格脾气可以说是毫无二致。“好利尚气,不肯下人”,意即喜欢追求物质利益又崇尚讲义气,不肯轻易低头服输也不愿甘居人下。现实生活中的诸暨人何尝不是如此?“饮酒无算……或有以劝酬不行而成忿恚者”几句,简直就是现实生活中饮酒场面的真实写照。诸暨人只要会喝酒的,大多喜欢豪饮,在自己豪饮的同时,还喜欢劝人豪饮,因劝酒不成而引发言语冲突乃至肢体冲突的,怕是很少有人会大惊小怪。
 
  乾隆三十三年(1768)任诸暨县令的沈椿龄(江苏震泽人),在其《题西子传后》中写有这样几句:
 
  ……萧、暨两邑之人,呶呶交争,纷如聚讼,各不相下。
 
  上面这几句,说的虽然是关于诸暨和萧山两地争西施的事,但“呶呶交争,纷如聚讼,各不相下”,实际上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诸暨人的性格脾气,故录于此。
 
  光绪《诸暨县志》中的相关记述
 
  光绪《诸暨县志》中有关诸暨人性格脾气的记述,基本上沿用了康熙《诸暨县志》和乾隆《诸暨县志》中的说法,这里就不再照录。不过在光绪《诸暨县志·人物志》中看到的下面几句,倒是可以作为诸暨人性格脾气有“梗直”“直率”这一共性特征的印证:
 
  周靖,字天锡,其先南康人?!展俸?,以诸暨有中州风,……遂徙居紫岩之盛厚里。
 
  上面所引的文字,说的是南康(今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人周靖,因为诸暨有中洲(河南古称)之风,也就是我们平常在说的诸暨人南人北相,多有北方人的豪爽旷达,少见南方人的温和平易,他大概是非常中意和欣赏诸暨的民风民性,所以在自己被免去官职后,干脆就迁居到了诸暨紫岩即现在的店口一带定居下来。
 
  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学集大成者朱熹,在其所作《琴坞记》中也提到:……暨阳之邑多山,其居民淳厚…… 
 
  “淳厚”,也作“醇厚”,是厚道朴实、憨厚质朴之意,可以说诸暨人的“梗直”和“直率”,正是植根于其民性之淳厚。总体而言,即使现在,诸暨人还是以“直肚肠”(诸暨土话,意即说话做事不绕弯子,明白爽快、干脆利落)者居多,“刁奸皮滑”(诸暨土话,意即说话做事不老实,喜欢用心计耍手腕、说一套做一套)者很少。
 
  《诸暨民报五周纪念册》中的相关记述
 
  《诸暨民报五周纪念册》对诸暨人的性格脾气作了较为深入而具体的分析,其记述如下:
 
  盖暨民木讷不如义、浦而有其果决;柔媚不如绍、萧而有其谋猷,刚柔得中,故往往为团体之中坚。然其弊,则易受而少研究;好名而不务实?!┢涫苤惨祝噬偕钋兄?;少深切之知,则事之涣也忽焉。惟其务名,故少真确之思;少真确之思,则其变也滥焉。受而不知拣择,与固拒而不知领受,其趋异,其弊则同。省有一会,诸暨无不应也;京有一运动,诸暨无不运动也,唱者一二,和者千百。然非节奏悠扬之和,乃狂呼叫嚣之和;唱而无和,与和而不应节,其趋异其弊则同。故言教育则小学数百,求一完善者而不易得;言会所,则题字高标,色然醒目,探其内容,每楉瘠而不可问。此无他,一步一趋率以效人者,稍陟险陂,则颠踬随之。士绅少知识;而民众多盲从,此诸暨之大病也。
 
  上面这段引文中,拿诸暨人的性格脾气与邻近的义乌、浦江、绍兴、萧山人作了一个比较,认为诸暨人虽然有义乌、浦江人一样的果决,但不如义乌、浦江人朴实;虽然会像绍兴人、萧山人一样讲谋略用计谋,但不如绍兴、萧山人来得手段灵活。引文中对诸暨人性格脾气中不好的一面,可以说剖析得很透彻,诸暨人“易受而少研究,好名而不务实”的毛病,不可否认,即使现在也或多或少存在;“省有一会,诸暨无不应也;京有一运动,诸暨无不运动也,唱者一二,和者千百”这种盲目跟风的现象,实在也是诸暨人争强好胜的性格脾气使然,如今照样屡见不鲜。
 
  在《诸暨民报五周纪念册》中,有关诸暨人性格脾气的记述,还可以找到如下这样一些:
 
  ……暨民之好赌,喜斗,冶荡怠惰,靡然同风,人心风俗,庸可问乎?
 
  暨民性刚而恃气,好讼而喜斗,睚眦之嫌,辄致怨及子孙,争攘微末,耗数千金,累数年不悔。官诸暨者,视为烦难也。
 
  上面这两段引文,说的可都是诸暨人性格脾气中不好的一面。“好赌喜斗”“好讼喜斗”,都可以视为敢于拼搏、争强好胜的变相或负面表现?!靶愿斩哑保褪且蚱⑵樟叶斐梢馄檬?,所以才会“睚眦之嫌,辄致怨及子孙,争攘微末,耗数千金,累数年不悔”。诸暨人这种因微不足道的一点点小事而不惜耗费大量金钱、甚至“怨及子孙”争斗不休的性格脾气,也可以说是偏执的一种表现,其心理的深层,应该是还有“无论如何丢不起这个面子”“死也咽不下这口气”之类执念在作怪。
 
  《诸暨民报五周纪念册》中,还有一段可以说是反映诸暨人性格脾气中梗直、直率一面的典型记述:
 
  官将去,绅民多制匾额送之。有功德于民,则送“万民伞”“万民衣”,勒“去思碑”,祖饯于东门外。设香案,置明镜盘水,绅士揖而进,官揖而退,唏嘘乃去,竟有延之数十里者。然自沈宝青后,无此盛矣。若不为地方所喜,或得罪于豪猾,多捏词控告;否则,于其去时,缚无常判官,焚楮帛于道以辱之。知事吴德耀初之任,掊击(搜刮,打击)豪党,不遗余力,及以贿败去官,豪党百端辱之,吴令潜从北门去。
 
  上面这段记述,说的是来诸暨当官者,干得还过得去的,在其离任时,诸暨人就会专门做一块匾额送给他以示褒奖;如果给百姓办了实实在在的好事,在其离任时,诸暨人就会用送“万民伞”、刻“去思碑”、举行隆重的饯行仪式等方式,来表示对这位官员的感念和肯定,表达对其离去的依依不舍之情?!白娼び诙磐狻?,就是在县城东门外的路上设宴为离任的官员送行。由“设香案,置明镜盘水,绅士揖而进,官揖而退,唏嘘乃去,竟有延之数十里者”这几句可以看出,送行仪式十分隆重,“绅士揖而进,官揖而退,唏嘘乃去”几句表明,无论送行者还是被送者,都不是做做样子给旁人看,而是完全出于真心实意,并且是动了真情的。“竟有延之数十里者”说明自发前来送行的人很多,话虽不免有点夸张,但从中可以想见真实的影子。引文中提到的沈宝青,是江苏溧阳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十月由归安知县(今湖州市吴兴区)调任诸暨知县,在诸暨任职4年。他是历史上最后一个享受到诸暨人这种隆重礼遇的县官。对那些没有什么作为,大家都看不惯或者得罪了地方势力的官员,诸暨人不仅仅是去告他,还会在其离任时做出“缚无常判官,焚楮帛于道以辱之”这样显得有点过分或者说出格的事来?!胺勹本褪巧罩角?,再怎么着,用送死人的方式来送一个活人,总有点说不过去。这种做法,实为诸暨人性格脾气梗直、直率一面的极端表现。引文末后所提到的吴德耀,是哪一年任职诸暨已无从查考。到任之初的他,或许也想有所作为,所以“掊击豪党,不遗余力”,也就是敢于出手打击地方豪强、帮派势力。只是这位仁兄做事看来手脚不够干净,在打击地方豪强和帮派势力的同时,大概也不忘搜刮钱财(“掊击”可作“打击”解,也可作“搜刮”解),等到因收受贿赂的事情败露而离职时,遭到他过去所打击的那些对象的百般羞辱,最后只能灰溜溜地从县城的北门偷偷溜走。
 
  ■结语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闭饩浠八档木褪怯捎诘乩砗腿宋幕肪车牟煌?,人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性格脾气、为人处事等等也会随之而不同。长久生活在一起的人,性格脾气往往会有很多相似之处,即会表现出许多共性特征,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当然,同一地方的人这种性格脾气的相似处,绝非天生如此,而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并趋于稳定的,以致最终可以较为明显的区别于其他地域之人。实际上,口语中“上海赤佬”“绍兴师爷”“萧山花榔头”之类的称谓,都是对一个地域之人的性格脾气共性特征的一种概括。这些口语称谓,在人们的心里都有很清晰的含义,绝不会是含混不清的,所谓“诸暨人性格”或“诸暨人脾气”也是同样道理。
 
  如果要追根溯源的话,诸暨人出名在外的性格脾气,恐怕跟越王勾践也不无关系——西汉时期的刘安在其招人编写的《淮南子》中就说到:“越王好勇,而民皆处危争死?!闭饩浠暗囊馑季褪?,因为越王勾践喜好勇武者,所以他的臣民在处于危急时刻时都绝不会退缩,而是争相赴死。清人颜迈写过一副很有名的对联送与蒲松龄,上联为“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下联为“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如果没有越王勾践的刻苦自励、发愤图强,越国兵士的勇猛异常、视死如归,颜迈也不会写出“三千越甲可吞吴”这样的句子来。从上述语句中,我们难道不是可以窥见一点现今诸暨人性格脾气的影子么?
 
 
责任编辑:骆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