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册页》是作家黑陶的文化行旅笔记,主要表达了一个文化行者在祖国大地行走的文化思考,尝试用汉字的各种表达形式,呈现了一个作家自由而诗意地潜游于大地深处的心灵史。中国式的空间、深刻的地理感、强烈的人物个性,雄心勃勃地涵纳于书页之间。宏观壮丽的山河风景、微观生动的细节呈现、深邃悠远的往昔历史、灼热复杂的当代现实,一一展现于文字的缝隙之中。黑陶作为一位虔诚的汉字旅人,用心触摸走过每一寸土地,呈现真实而令人动容的大地——河山一页页翻过,像翻阅一本地道而纯正的中国册页。
【作者简介】
黑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无锡市作家协会主席。主要作品有江南三书:《泥与焰:南方笔记》《漆蓝书简:被遮蔽的江南》《二泉映月:十六位亲见者忆阿炳》,以及散文集《烧制汉语》、诗集《寂火》等。曾获江苏紫金山文学奖、《诗刊》年度作品奖、三毛散文奖大奖等。
■布谷
潜游于大地深处的黑陶,是值得从内心予以敬重的作家。
读到了黑陶的《跋:在中国深处》,写于《中国册页》一书中,是这样写的:“潜游于中国深处。沉醉,感受,汲取。甚至,不需要人知?!庇胱约河懈叨绕鹾?。接着往下写着,是在写《中国册页》时写下的:“书写之时,时时想到、时时警醒自己的,是这样简短一句:汉字的镌刻?!?/div>
“镌刻”一说,既沉重,又风光摇曳。这样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深刻??桃狻I畹轿尴薜纳畲?,包括无限的远方……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书写,是将自己的笔法深入到更深的地方,更用力,更得用心。笔法源自内心,趋于内心。
在此以前,黑陶的文字,一直是格外关注着的(格外关注的文字十分罕见)。在我的一个记录私人文字行状的本子的扉页,抄着黑陶早年的一首诗,写于一九九三年二月,全诗分五行,诗意却很长,抵达无限的远方……题目叫《泥》,全诗是这样的:
发黑的春天
把发黑的春天翻向天空
燕子,呢喃着
也把润亮的绿枝
衔出了黑暗
我一直珍藏着黑陶的《吴越幻像》,这是一部诗集(一九九零——一九九九诗?。缭绞?,是一部自印的诗集,七十页,七十首诗,每页一首,却一直无法读竟,这么多年过去了,仍会不时拿出来翻读。以为,要读懂黑陶,先要读懂黑陶的诗,他的语言与意象,还有语境。黑陶首先是个诗人。
顺着黑陶的如墨汉字,镌刻大地……
《中国册页》是一个诗人的“汉字呈现”,精到并痛快,触手可温。封面是清晰的中国古民居中的经典代表物件——木质精致牛腿,雕刻十分精到,人物与植物生动飞扬,缕空雕刻,还可见木质纹路的走向,刀法娴熟、精深,并闪现着时间的亮光。背景是幽深的,漆一样的一汪幽深,渗入其中,望不见底。在此,镌刻与漆是否可以达到某种意义上的一种契合!是否还有象征意味,象征中国深处以及更远……以下,印有诗人黑陶书写的一行诗:“这一册书,是我,一个中国人,自由地潜游于祖国深处的汉字呈现。”
诗人气息扑面而至。
其中,《银生城》一篇,写得尤其气场丰沛,一处边陲古城,张力无限充满“气息”。格外着迷黑陶的“气息”一说。写到了银生文庙,竟沉醉于充盈其中、异常高古的气息:“……我总是偏执地用气息的有无来判断某一地方的高低深浅。譬如许多现时代新兴的大学,占地广阔,楼宇气派,但一旦走入,就会发现它是空洞的、疾呆的,充其量是一具刷满好看油彩的木偶。为什么如此?它没有气息!而在银生文庙,尚未进门,就感觉进入了它的劲力十足的古老气场,那种拂面而来的夹杂山中清味的人文之气,真切可感?!?/div>
黑陶所谓的拂面而至的人文之气,即是竖立在银生文庙中一块牌匾,上面写着四个汉字:“斯文在兹”。诗人接着写到:“偏僻的山野之中,斯文在兹,这是何等的动人,何等的气度!”看到这样的文字气场,看得有些坐立不安,有惊心动魄之感,每看几页,便要下意识地站起来,来回地走着。尤其“斯文地兹”。久埋内心深处,并欲说无语的一个念头,竟被一下子点明,豁然贯通,神清气爽。实在是佩服黑陶镌刻功力和诱惑之力。
想起了布努艾尔早期电影《无粮的土地》。这是一片贫瘠的土地,在西班牙西部,靠近葡萄牙边界,是一个几近被人遗忘的地域,叫拉斯赫德斯。是世界上财产最匮乏的地域,按布努艾尔的说法:是一个“鸟都不下蛋的地方。”
村里有一所教会学校,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有点特别,每节课间,好学生要上台朗读课文,并要在黑板上写下一句自己喜欢的格言。一个长得瘦弱的男孩,一笔一划地在黑板上写下一句格言,写得很认真:“要尊重他人的财产?!笨吹秸飧鼍低?,这行字,内心不禁一阵寒意,太强的冲击力了。照黑陶的说法:“这是何等的动人,何等的气度!”
斯文在兹!
回到黑陶的《银生城》,还是银生文庙里那块牌匾上的四个汉字:“斯文在兹”。闪动着惊心动魄的人性亮光,即使幽暗,永不熄灭。
幽暗之光,源自时间深处,通往时间深处,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好比一棵树立在大地上的树,是远远超乎于别样物种与名物的。黑陶是这样说的:“树,我目睹到的,是它比建筑和村庄更为久远的生命力!”
黑陶笔下的植物远远超乎于自然属性之上……专注植物之光,柔美而充盈锐性,并有人性的光芒。
一天,黑陶无意潜游到一座山间田野里的村庄,在村口看到一株老桂,树龄在数百年之久,别样的感觉自然而起,全部的村庄,都泼墨浓缩在这株老桂树上:“突然显现的这株数百年的老桂,令我肃然而惊。桂树的枝叶深绿、浓密,像古代遗存在此刻空间的一个漫漶不清的巨大墨字。墨迹斑斑……在我的视听里,分明感觉到整座村庄的生命液体,正竭尽全力地输送于它,然后,化作了眼前墨迹般浓绿、深绿的团团枝叶?!?/div>
哀牢山,是有些遥远的一个地名,有一深处叫三章田,这是一个寂寞的地方,黑陶发见了一株缅桂,黑陶在《哀牢山中》有这样的描述:“我无法忘怀三章田黄昏的街边,那绽放的寂寞缅桂——花朵之香,是我认为全世界最为极致的香;花朵之白,是我认为的全世界最为纯洁的白。”宣言式的极端文字在黑陶笔下极其罕有,可见这株寂寞缅桂对诗人内心造成的强大冲击,并不难体味其中强烈的象征意味,诗人赋予了哀牢山极致的香与白。白是纯洁、纯净,毫无杂质与污染,是最为杰出的赋予。
到了临川。临川城里有宽敞的玉茗堂,是汤显祖做梦的地方,在梦中多次看到的是同一朵花,这朵花的名字叫玉茗花,“黄心绿蕊”,“高洁皓白”。黑陶对这朵花的定位是这样的:“这种仅产于临川,不与牡丹争艳,愿与星月同辉,被黄庭坚称为是仙圣所育的玉茗花,是汤显祖的至爱,所以,他甚至以此花命名新构的家宅?!碧老宰嬖诿沃锌吹降氖嵌爬瞿?,是“人中美玉”,要自然淡定已经不是现实,可以理解,作为性情中人。想到了朱彝尊的词“风急也潇潇雨,风定也潇潇雨。”按黑陶的汉字呈现:“他的梦中,不仅有出世的花,还有绝尘的人……睡眠中的汤显祖,泣之,喜之,不能自已?!?/div>
不能自已,是高境界。
于是,发现了墨水。在雪域高原,是秘密的发现。两种墨水,“湛蓝的湖和浓黑的夜”,是神用来书写的两种墨水。谁能见到如此墨水。在“墨水与经文”一文中,黑陶往下写着,写得惊心动魄,无可替代:“神用这两种无尽的墨水,在天幕般的,凡俗无法目睹的卷帛上书写着经文。我们可以猜度:蓝色的字迹,反映的或许是神界的祥和;黑色的字迹,记载的则可能是人世的命运。增删改定后的神的经文,最后一律用金黄印刷——那就是七月,我们能够看见的,散落晾晒于高原雪域各处的块块油菜花地——一页页,金碧辉煌,又宁静无比?!?/div>
以为,大地的教诲,胜于一切……是黑陶的《中国册页》,汉字镌刻的大地。
责任编辑:骆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