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
前不久,市公安局看守所收到了一封从远方寄来的感谢信。刑满释放的高某在信中说,得益于留所服刑期间参加的“次坞打面”美食制作培训班,他重拾了回归社会的信心,“现在,我在老家开了一家面馆,生意挺不错……”
一般来说,像看守所这种地方是刑满释放人员的一大忌讳,不堪回首。出去之后还给看守所写了感谢信,乍一听有点不可思议,了解到事情原委后,才能体会到当事人的感激与庆幸。
有人可能觉得看守所就是关押、惩戒犯人的地方。这话对,但也不全对。违法犯罪当然要惩戒,但不是为惩戒而惩戒,惩戒的目的是治病救人。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因此,看守所绝对不是对犯罪嫌疑人进行非人道的折磨与摧残,相反,是让他们学法规辨是非,下定决心痛改前非,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回归社会。
然而,另一方面,社会是现实的,或者说刑满释放人员的内心是敏感的。出狱之后,他们可能会感受到周边人看自己的眼光是异样的,而有前科的经历,也给他们求职带来莫大阻碍。那些在看守所待得越久的,出来后可能越不适应,感觉自己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这样就会加大他们的挫败感。倘若家人再不理解再数落几句,家里气氛可想而知,他们就可能破罐子破摔,出现“二进宫”,“N进宫”的情况,一来危害社会,对他人生命财产安全,对公共秩序等带来威胁与破坏,二来彻底毁了自己毁了家庭。这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看守所里“拘学同步”,让服刑人员学习谋生技能,这传递了看守所对这些人员的救赎与期望,能重新点燃他们对生活的希望:警方都没有放弃他们,他们有什么理由放弃自己?比如这里的高某,依靠“拘学同步”,学以致用成为小面馆的小老板,很快融入社会了,这自然是皆大欢喜的事情。
“拘学同步”彰显司法温度。希望服刑人员能够体会看守所的良苦用心,好好学做人,好好学技能,出去之后服务社会,重新显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也希望看守所能够拓展更多课程,让服刑人员掌握到更多有市场前景的谋生技能,让他们重新拥抱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