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配图
  两年前,曾就读于觉民高小的北大陈耀松教授微信问我:觉民在不在?陈老已90多岁了,抗日时期从杭州逃难到何家山头,入学觉民高小。老人是北大周培源先生第一代门生,中国风洞开创者。陈老回忆母校是侃侃而谈,他说觉民高小出人才,单在北大曾有六七位教授是觉民高小毕业的,觉民高小更是红色的摇篮,出过宣侠父、冯文彬、何赤华、何文隆等。的确,觉民高小在新中国成立前在诸北地区乃至萧绍杭州一带,无论其教学质量还是红色运动都是有口皆碑、闻名遐迩的。
 
  特约撰稿  何仲尧
 
  一
 
  觉民学堂,曾地处阮市,坐北朝南,周围被几处古庙、古樟和一座古牌坊所环绕。学校南面是一汪水池,池边杨柳依依,微风吹来,不时漾起阵阵绿意;北面还有一条数百米长的风水埂和护村小河,像一道绿色的屏障,使整个校园环境显得古朴、庄重、优雅、宁静。另外,觉民的校舍也特别漂亮,十间打正的大四合院,两层四周相通的走马楼(可接收部分住校生),进门就见能坐数百人的大厅,八个宽敞明亮的教室,还有比较完备的仪器设备。校舍竣工后,命名为觉民学堂,所谓“觉民”乃唤醒民众也。学堂大门门楣上方有本族名士何燮候先生的题匾“腾蛟起凤”,校名由诸北第一书家姚丙生先生题写。
 
  觉民学堂自1906年创建后,秉承觉醒民众为宗旨,对学校的教学理念进行更新,注入新文化教学,从以培养亮眼百姓到培养国家建设人才为己任的转变,可说是一次质的飞跃。觉民学堂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实行校长聘请制,定学制为三年(其中一年为预科)??瓒辆?、国文、英文、历史、地理、自然、算术、体操、美术、音乐等课程。开始只办两个班,60余位学生,其中60%是住校生。当然还有一支具有高学历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来自于当地乡绅和绍兴第五师专的高材生。当年杭州安定中学还给“觉民”若干保送名额,足见其名气有多大。之后“觉民”的美誉立即被传扬开来,于是四面八方的学子都挽亲托眷到“觉民”来求学。坊间有“抖子轿坐坐上觉民”的传说;也有“觉民”生在族里是无冕的秀才,八把椅子一把份的诠释。
 
  二
 
  1911年辛亥革命后,设学堂为学?!趺窀呒缎⊙В笔毙7饺∠岸辆?,设立“公民”科。1913年,学校为了觉醒人民,灌输民主思想,谱写了觉民高级小学校歌,学校正厅悬挂孙中山先生巨幅画像,画像上面大书“民族、民权、民生”等字。宣传实践正统的三民主义思想,和激进的西方教学理念。以绍兴第五师专莫应胜为代表的富有先进思想的多名青年老师入驻觉民高小后,将共产主义思想引入学生道德教育之中,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新文化运动顺应潮流,期间,何赤华、何一昌、何凤保、何孟英、金世遗、何文隆等在觉民高小接受共产主义启蒙,积极投入大革命运动中。
 
  1919年5月21日,觉民师生因受“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召开了主题?;?,会后师生走出校门去游行,呼口号,贴标语,学?;钩闪⒘搜菟刀拥饺餍R约叭罴也航质行?。1919年,觉民学生散发“快邮代电”小板,将阮家埠乾泰昌杂货店里的日本货,如洋伞、洋袜等物丢入街心烧掉,师生们用抵制日货的实际行动支援北京学生的爱国壮举。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学生大量增加。1923年学校把旧学制改为二年制的新学制。1924年学校闹校长风潮。所谓风潮,实际上是新旧教育思想的斗争,当地绅士支持秀才校长何霞舫,而教师学生则支持教导莫应胜,这次“风潮”以莫应胜任校长而平息。1925年莫校长推行“道尔敦制”,提倡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民主运动遭受挫折,学校学费增加,学生骤减。
 
  1926年,觉民学子何赤华、何孟英、何一昌回村,成立了何家山头地下党支部,从事革命运动,后被乡绅何霞舫告到杭州,险遭不测。幸亏让村民何洪达获得情报,及时通知,大家都躲到白塔湖中间大车流里避难,才逃过一劫。当时廿八佬是共产党的绰号,抓住是要被杀头的。但两三年间,何家山头的党员却发展到数十人,如何长水、金世贞、何凤保、何阿裕、何全有、何善章、何传洪、何全洪、何文隆,还有何吉生、何清福、何全元、何焕明四名积极分子,何小康又参加了西斗门支部。这些党员和先进分子全部都是从觉民高小走出来的。1930年何家山头成立了农会,“觉民”毕业的共产党员何文隆为会长。四月初何家山头爆发震惊全省的诸北农民暴动,大批觉民学校师生在校友——共产党人的引导下,接受马列主义思想的熏陶,走出校门积极投身于农民运动。与农民一起,扛起红旗,手拿大刀,肩背步枪,浩浩荡荡开到柁山坞潘贤寿家烧地契,到阮市乾泰昌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再到黄村齐家台门,傅村,虞村,最后到枫桥,搞得轰轰烈烈。师生们还积极参与成立诸北苏维埃政权的建设。
 
  1933年秋,浙江省第五师范学校毕业生——曾与夏丏尊、丰子恺同学的郭伯吹任“觉民”校长。那年何文隆县长之妹何索娜也任教。1934年秋,县府派翁为贤来校当童子军教师。学校设校长室,下设训育处、教务处、总务处、童子军队部。当时学校气氛阴沉,“四维八德”“智仁勇”等字贴满膳厅。1935年童子军教师离开,学校气氛又活跃起来,“觉民”教师积极宣传抗日救国,教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大刀进行曲》等抗日歌曲,每周开一次?;幔ι欠追卓厮摺熬拧ひ话恕币岳慈湛芮只淖镄?。1936年学校取消训育处,成立学生会,阮金海被选为学生会主席。同年12月“双十二事件”(西安事变)后,觉民高小闻风而动,立即集合,高呼“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等口号。
 
  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校长郭伯吹离任,原当过训育主任的周易初任校长。1938年学校把“公民”课改为“时事政治”,学校膳厅四周悬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伟人像,部分师生走向社会,用讲演、说唱、话板、话剧等形式宣传抗日。在觉民学校毕业生中,有十人参加新四军和新四军所属的浙东游击队。1939年3月29日,周恩来同志到枫桥,在枫桥大庙作报告。当时“觉民”早期毕业生何文隆等率领进步人士以及觉民师生去枫桥欢迎周恩来,并聆听了周恩来的报告。其后,觉民教师何素娜投笔从戎,参加了新四军,不久何素娜在新四军总部工作,与项英同志共事抗日。据音乐大师何占豪先生回忆,那时“觉民”的革命气氛比较浓厚,在学习的同时还唱革命歌曲,有时还有金萧支队来学校指导军训。
 
  1942年,又一绍五师毕业生王维岳来校任校长。王维岳与县教育科长、后为省学区地教辅导员何清钊是同学。何清钊是本村人,“觉民”学子。因此大力支持“觉民”定为诸暨县第二中心小学。王校长善于联系各地绅士和当地群众,工作负责,教育认真,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觉民”又有新气色。这一时期,觉民学校的历届毕业生中,有的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拓荒队深入农村,宣传并发动组织农会,加入革命队伍,有的投笔从戎进军校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他们是何素娜、何建土、何文长、何中义、何小康、何利全、何伦方、何乃初、何培林、何吉堂、何济航、钱明初等十多人。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人们有田种有房分,已经安居乐业,哪家父母舍得让儿子去前线?可是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熬趺瘛背隼吹淖拥苊蔷哂懈叨鹊木跷蛐?,像先辈一样保家卫国,义不容辞。他们热血沸腾。何传根、何伯权、何章清、何正良、何小泉、何伦元、何培康、张纪忠、何世均、何世永、何先华、何伦谦、何培土、何新木、何焕银、成文奎、何振中、王贵章、何济兆等十九位民兵、学生,义无反顾地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
 
  而同年“觉民”校友何桂彪在解放海南岛战役中,作为我国第一代飞行员在与美机战斗中光荣牺牲。当时,周恩来总理向美国提出严正抗议。
 
  三
 
  从办学到解放,“觉民”的历任校长中,已知的有何霞舫、莫应胜、赵谓波、姚丙生、秦介藩、郭伯吹、周易初、王维岳、何文浩、何校培。真是 “夫子之功,功在社稷;夫子之德,德在觉民?!庇绕涫窃谇炕谢澄幕逃幕∩希趺窀咝〉陌饕褰逃胂冉枷氲淖⑷?,使觉民学子不断地接受红色熏陶,融入社会,走向革命,并为此而无畏地贡献青春,甚至生命。
 
  “觉民”不负其名,觉民学子也不负众望。上海工人领袖何赤华,革命家宣侠父、冯文彬、何坚白,献身革命的何孟英、北大中文系教授郑奠,教育家姚炳生、金海观,文学家姚蓬子,鱼类学家、鸟类学家、兽类学家、中国脊椎动物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的寿振黄,抗日名将冯圣法、石祖德,诸暨籍国民党将军李岐鸣,法学家何清无,法学博士何方理,水利“龙王”何文隆,文史家何浩天,以及音乐大师何占豪,数学家魏道政,流体力学泰斗陈耀松,诸暨首位特级教师何章甫等等,这些人物从小经过“觉民”熏陶而深受人民喜爱。
 
  音乐大师何占豪说:“是觉民的何耀培老师给了他音乐上的启蒙,使他终生与音乐为伴,其乐无穷?!焙握赂鲜Ω翘寤岫喽?,他说自己能成为诸暨第一位全国特级教师,是从小在“觉民”养成了奋发向上的习惯,继承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之职业道德精神。何根土老师来村里采风时也说道:“觉民是名校,这段历史一定要挖出来。”还有杨士安先生对“觉民”也大加赞赏:“在编志中发现诸暨有许多名人出自觉民,觉民为国家输送了这么多的优秀人才,一定要大书特书?!焙尾ㄏ壬担骸按泳趺褡叱隽艘慌绞?,投身到民族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之中。觉民的记忆是红色的。”
 
  “觉民”是红色的。红色觉民已然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如今,觉民的红色基因融入历史潮流,成为中国革命实践和建设的一份力量,焕发出光和热,作为觉民学子我们引以为豪。在我们的心中:觉民永存!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