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 丁光飞(浙江新时代枫桥经验研究院院长)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枫桥并作出重要指示,给予“枫桥经验”充分肯定、特别指引,为诸暨持续擦亮发源地“金名片”提出了更高要求。去年市委十七届五次全会提出了“全国学枫桥,我们怎么办?”的重要命题,要求在新的起点上以更新理念、更实举措,把总书记“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重要嘱托贯彻好、落实好,这是诸暨充分展现发源地担当、持续推进更高水平平安建设的一道必须认真回答好的“必答题”。
回答好“怎么办?”的问题,必须掌握“怎么办”的方法论。
谋事干事方向正确才能少走弯路,方法科学就能事半功倍。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引,用科学的方法论找到“答题”的“最优解”。
坚持问题导向?!懊懿簧辖弧笔恰胺闱啪椤钡摹安槐湔婢?。当前基层社会矛盾纠纷领域广泛、主体多元、情况复杂,同时基层治理行政化、碎片化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如何做到矛盾纠纷“就地解决”,需要我们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基层社会治理改革上持续发力,聚焦更高水平平安建设,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推动资源力量上下贯通、横向协同,通过流程再造、机制重塑实现基层治理配置更优、效能更高。
坚持人民至上。“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枫桥经验”的核心要义。新时代群众需求有了新变化,需要更加主动顺应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的更高诉求,强化依法办事,健全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体制机制,推动“枫桥经验”从“工具理性”走向“价值理性”。解决基层治理的问题,群众是主力军,也是评判员。需要我们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激发基层群众、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创造性,树立“服务是最好的治理”理念,全方位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切实增强基层群众获得感、幸福度。
坚持德法并举?!暗路ú⒂谩薄案杖岵⒓谩笔谴持泄缁嶂匾闹卫砝砟詈头绞?,也是新时代“枫桥经验”重要实践路径和策略。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现代化法治,需要我们确立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矛盾问题工作导向,同时注重发扬“德主刑辅”“礼让仁义”“息讼止争”等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优势,确立法情理高度统一的法治价值指向,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自信。切实加强基层文化文明建设,厚植道德教化治理土壤,充分彰显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两个结合”典范的实践价值。
坚持守正创新?!胺闱啪椤苯?1年发展历程,始终遵循“变与不变”的基本逻辑,随着不同时期社会矛盾发展变化,“枫桥经验”在目标追求、内容范畴以及具体体制机制、方式方法上不断与时俱进,从而形成特色鲜明的时代内涵。我们既要有敢于创新的担当和勇于创新的胆识,破解基层治理的难点和困局,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各项工作努力做到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又要始终保持“功成不必在我”的心态和定力,重视固化提升当前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延续性,坚决杜绝“翻烧饼”式的假改革、瞎折腾。
回答好“怎么办?”的问题,必须确定“怎么办”的路线图。
谋事干事重实干才能出实效,出实招就会有实绩。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必须坚持实干为先工作导向,谋深谋实、抓实抓好各项工作的推进。
要谋准“干什么”的内容。要聚焦“法治轨道上全面加强基层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这一核心内容,全面梳理预防、排查、化解处置和反馈研判等工作流程,加强市镇村三级社会治理中心为枢纽的阵地建设,搭建集接访、调解、诉讼、仲裁、行政复议和法律援助等服务于一体的法治化集成平台,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专行调解等衔接联动。完善涉法事项合法性审查和行政重大事项决策风险评估等制度,持续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探索和规范调解方式市场化等工作。按照全省建设“数据共享、多仓统管”工作体系要求,加快推进各数字化应用数据贯通,建立矛盾纠纷全量化汇集机制和分析研判模型,提升各类矛盾风险的感知、分析、预警和处置能力,更好实现源头防范、有效化解、精准管控。
要谋实“怎么干”的机制。完善力量统筹机制,规范镇街政法工作例会制度,建立镇乡(街道)政法分管领导统筹指导基层政法力量工作机制。探索和完善“1+N”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机制。完善领导包村、驻村指导和条线力量“进网入格”机制,规范和充实村社网格“1+3+N”力量配置,进一步强化力量下沉、服务下倾工作导向。强化示范引领机制,谋划好以枫桥镇为核心,涵盖东和、赵家、山下湖等镇乡以及市区主要示范点的新时代“枫桥经验”综合示范带建设,推动点、线、面整体提升。压实责任落实机制,以项目库、场景库、案例库“三库建设”为重要抓手,清单化、体系化推进工作,实施动态更新,及时汇聚工作成果、展示治理成效。
要谋好“怎么干好”的保障条件。加强队伍建设保障,重点抓好三支队伍建设(政法干警队伍、平安协同队伍、群防群治队伍),组织开展政法干警队伍“三百工程”建设,开展人民调解“青蓝相承 携手共进”传帮带活动,提升基层队伍整体能力水平。加强理论研究支撑,立足诸暨创新实践,组织高层次研究总结和理论阐释,统筹组织好各类工作标准制定,体系化做好“枫桥式”工作法提炼,充分彰显“枫桥经验”发源地引领示范作用。加强工作氛围营造,通过高标准开展示范性创建和各类创新试点,打造高质量培训研学品牌,做好专题性新闻宣传策划,不断提升发源地品牌辨识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