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祝平

今年西施半程马拉松奖牌遵循诸暨“珍珠之乡”的城市称号,以诸暨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丰富的山水景色为背景展开设计,奖牌正面以贝壳做翻盖设计,翻盖后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吴越铜镜,既是吴越文化光彩夺目的象征,更是昭示后人以史为鉴的写实,上方则镶嵌有一颗珍珠,代表着参赛者们热爱运动的体育精神。在种种精心设计的叠加下,让本就沉甸甸的完赛奖牌质感更加精美,底蕴更加深厚,不仅仅是一件值得珍藏的纪念品,更是对跑者不懈追求、勇于挑战的最佳肯定与表彰!

近年来,随着马拉松赛事数量的激增,参赛者的选择愈发多样,这也促使各大赛事主办方不断进行差异化竞争,以求吸引更多参赛者。马拉松奖牌作为马拉松赛事的象征之一,早已不仅仅是参赛者努力的象征,更成为赛事主办方传播品牌形象的重要载体,因此也成为首要的竞争对象,不少城市为了做好奖牌设计可谓绞尽脑汁。2023年福州马拉松的完赛奖牌不但外形像朵茉莉花,而且能散发出淡淡的茉莉清香,是我国第一枚自带芳香的奖牌,沁人心脾的花香让每位参赛人员都爱不释手;2023年淮南马拉松奖牌则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司南(指南针)”融入其中,挂在脖子上是奖牌,拿在手上是指南针,这样别具一格的奖牌设计,让许多网友惊叹不已,也让淮南马拉松在网络上扎扎实实火了一把。但也有个别马拉松奖牌因为设计不走心,被网友指出了问题,如今年的天津马拉松原本将地标建筑解放桥与奖牌设计相结合,但奖牌上的解放桥疑似被装反,被不少网友发帖吐槽,给赛事的整体形象也带来了不利影响。可见马拉松奖牌的设计是一把双刃剑,设计得当能够给赛事本身引流加分,反之则会引发负面效应。

自2018年举办以来,西施马拉松已陪伴我们走过6个年头,每一届的西马奖牌无论是外形,还是内涵,都充斥着浓浓的诸暨文化,都是不可替代的珍品。然而,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有新意有特点的西马奖牌距离火爆出圈似乎总差那么口气,因此发挥的宣传效应仍较为有限。笔者以为,西马奖牌设计的整体方向和思路并没有问题,但长期以来参赛者们对西马奖牌往往是“一领了之”,奖牌发放后的宣传效应虎头蛇尾,亟须补齐这“后半篇文章”。为此,笔者建议:可否对每块奖牌进行编号排序,按照撞线成绩来发放,激励大家为了争取好的奖牌序号奋力拼搏;可否在终点区设置“多金王”拍照点,鼓励多次西马完赛的选手把往年的奖牌都挂上,大家比一比、拍一拍看谁的奖牌多,对奖牌最多、拍照造型最活跃的“显眼包”选手予以适当奖励;此外,每一年的奖牌背面也可以做成拼图型的,选手们完赛后互相拼接拍照,可以组成完整的诗句或是图画,让奖牌发挥出连接你我、传递友谊的独特作用。

当然,诸如此类的创意还可以有很多很多,主办方可以广泛征集此类金点子,择其优者为西马奖牌“赋能”。总之,做好马拉松奖牌的设计是前提,但发挥奖牌后续的宣传效应更为重要,唯有此,才能真正体现出奖牌传递地方文化、宣传城市形象的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黄 诗婷